教育部和學學文創連兩年合作推動美感教育,展出小朋友的感動羊彩繪作品。圖/邱德祥
【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教育部與學學文創合作推動「藝起來學學—台灣藝術與人文教育計畫」,讓學生運用「在地色彩」,彩繪立體「感動羊」。從每個作品中,可發現都市孩子與原住民孩子的創作表達力不同。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色彩,包括大自然和人文風景。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張明文表示,每個顏色代表一個地區的價值,台東的顏色跟台北不一樣,台北的顏色也會跟巴黎不同,都市孩子彩繪的小羊,圖案具象、鄉下孩子則色彩豐富,希望透過這樣活動,讓學生對美感更敏銳。
學學文創基金會透過「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建置八千多位台灣藝術家作品、自然與人文主題圖庫,成為學生學習色彩調配的知識來源,並引導他們以在地的五種顏色彩繪「感動羊」,目前已有六十七校、四千三百五十三位學生完成,並於台北學學文創基金會、台東美術館舉辦特展,逾三萬人觀展。
參與計畫的台東崁頂國小紅石分校,與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對望,校園中充滿花朵與天然植物,學生以布農族為主,主食小米的「褐」、玉米的「黃橙」,以及傳統服飾的「藍」和「紅」,搭配上花東縱谷的「綠」等五色為基調,讓學生發揮創意彩繪。
南投縣忠孝國小六年級的胡秀君將自己的「感動羊」,以南投大自然的「綠」、學校建築的「咖啡」、毛毛蟲的「黃」、天空的「藍」及植物果實的「橘」彩繪成自己喜歡的拼圖。胡秀君說,從彩繪、調色的過程中,可以認識不同顏色及含義,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