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準爸爸願意陪產,但抓不到要領,甚至有人陪產只顧發呆、滑手機,讓孕婦更抓狂。專家建議,準爸爸陪產應掌握支持、知識、以產婦為主、了解需求等四準則,讓產程更順利。
美國串流影音龍頭Netflix公司日前大放送,宣布女性與男性員工在寶寶誕生後的第一年內,都可「無限制」請休有薪的育嬰假,新政策適用於所有約二千名員工。在Netflix之前,Google公司提供十八周的有薪產假,小孩出生第一年,父母還能休長達十二周的有薪「育嬰假」。這些讓人稱羨的措施,也引起對準爸爸陪產意願的關注。
知識引導 告別無效陪產
二○○三年陪產調查顯示,台北市醫院當時只有百分之四十三點九陪產率;不過,生產改革行動聯盟七月進行「父親或準父親陪產經驗和態度意見調查」,發現高達八成父親(準父親)認為男性應該陪產。
陪產理由包含「給妻子或伴侶心理上的支持」(百分之九十一點一)、「共享寶寶出生喜悅」(百分之七十四點一)、「親自迎接寶寶的誕生」(百分之七十二點四),也有高達九成男性已有陪產經驗或即將陪產,破除過去「見血陽痿」、「不利性生活」等迷思。細問男性陪產經驗則發現,不少準爸爸不知道陪產該做什麼,顯見準爸爸缺乏相關知識教育和引導,可能成無效陪產。
突破心防 加強產前教育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所教授高美玲受訪表示,準爸爸陪產給予的支持很重要,包含口語和實質的幫助,可讚美孕婦,鼓勵她「做得很好」;也可以幫忙按摩、熱敷、放音樂舒緩孕婦緊張情緒;且應當產婦代言人,適時反映孕婦需求。
她說,目前台灣的生產教育都從媽媽角度出發,曾有準爸爸求援,陪太太上產前衛教教室都被當路人甲,遇到問題也不知道該問誰。建議準爸媽們可以多參加非商業機構(如廣告公司、配方奶公司)舉辦的產前教育課程內容包含產前和產後護理衛教資訊,可讓準爸爸了解孕婦的生理、心理變化、待產的準備事項及如何調適爸爸的心情等。
對於不敢陪產的準爸爸,高美玲說,陪產有助夫妻感情,也可凝聚家庭向心力,且根據調查,曾有陪產經驗的男性都認為陪產經驗很好,政府應加強男性的產前教育,有助突破不敢陪產者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