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噴式流感疫苗」免挨針、無痛接種,可以減低孩子對打針恐懼。圖/廖靜清
【本報台北訊】打針抽血是醫療行為中常見的檢查,即使醫護人員技術再好,民眾仍可能抗拒,特別是幼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張璽表示,秋冬季節病毒、細菌活躍,幼兒感染後若抵抗力差,被評估可能要住院、打抗生素治療。為提升抽血檢驗效率,該院自日本引進微量抽血技術,快速找出病因、可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率。
張璽說,感染可依據致病原分為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兩者在症狀、傳染途徑及治療方式有所不同。把兩者區分出來很重要,因為病毒感染無法用抗生素治療,而細菌感染則根據細菌種類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在臨床上,常因為沒有即時找出感染原因而過度使用抗生素,恐致細菌增加抗藥性機會。
發燒兒童有感染發炎的可能,臨床上常需要進一步抽血檢查,北醫附醫從日本引進微量抽血技術,於指尖或手背採取約零點一毫升的血液,透過專業儀器檢驗白血球種類比例、數量及發炎指數,五分鐘就可以得知結果,相較於一般抽血檢驗的九十分鐘,可快速協助醫師診斷與開藥判斷。
除了微量抽血技術找出致病原,張璽說,秋冬季節應加強流感預防,公費流感疫苗已開始接種。今年台灣首次引進鼻噴式流感疫苗,適用兩歲至未滿十八歲的兒童與青少年,免挨針、輕鬆無痛接種,可以減低孩子對打針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