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無生活 心平得自在

蕭素惠(嘉義/教師) |2015.08.08
1178觀看次
字級

大約民國八十年左右,在我任教期間,曾參加佛光山暑期教師研習營,這是第一次與佛光山結緣。沒想到這顆潛伏多年的善緣種子,竟然因兩年半前外子擔任佛光體系下的南華大學校長迅速發芽,讓我有機會親近大師,見識到一位成就者的無量悲心及佛光山弘法利生的無邊功德。

大師發表《貧僧有話要說》,讓我更了解,大師是如此無私無我地利益眾生,由於他的菩提真心,雖經歷許多危難,卻能化險為夷。在創建佛光山時也能克服重重困難,而今海內外有眾多道場,諸多慈善弘法事業,這六十年來靠著僧俗二眾努力,真的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有機緣參訪佛光山海內外道場時,當時都是從無到有,是法師率眾一磚一瓦堆疊而成,而今日都已成為當地信眾精神寄託之處,令人感動讚歎。其中有些道場是中國唐式建築,走進其中彷彿置身畫裡;有些則是中西建築的合體,當地住持、當家將一草一木介紹給大眾,吸引各地人士參訪。尤其是佛光山及佛館,近年來已成為最令人嚮往的佛教景點,加上法師們用心親切,讓人賓至如歸,收穫滿滿。

常常想,大師是怎麼教導培育這些有愛心耐心,願意付出的法師?又怎麼管理這麼大的團體?終於在大師的〈我的管理學模式〉中找到答案。大師教導弟子的重點是先要求管得住「自己的心」,所以大師以身作則,大家同甘共苦,過著「空無」的生活,無假日,無薪水,心甘情願為社會大眾服務,因為沒有欲望所以「心平得自在」。大師寫了一首《十修歌》勉勵修道者。日前在高雄巨蛋舉辦二○一五南華大學老歌義唱會上,大師請知斌法師為一萬五千多聽眾獻唱這首《十修歌》,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大師管理模式中,主張「老二哲學」,懂得處事無我」,所以佛光山活動都是「集體創作」,法師們總為「發心」度眾,因此能「開心忙碌無怨」。尤其讓人敬佩的是大師的管理「強調制度領導」,不但樹立宗風思想,還立下門規,維護山門綱常紀律,讓佛光法脈得以淵遠流長。

感謝心靈富有的《貧僧》,發表珍貴的「四十說」讓我認識「人間佛教」,認識自己,更想淨化自己,找到學佛路上的一盞明燈。

蕭素惠(嘉義/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