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國際輿論界,讚譽孫立人(右一)為「東方隆美爾」。圖/吳厚明提供圖/賴台生攝影
文/賴台生採訪報導 圖/賴台生攝影
民國三十一年二月,四十萬青年為支援英軍對抗日軍,及保衛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離開家鄉,拋頭顱、灑熱血保衛祖國,前往緬甸、印度與日寇作戰。三年三個月期間,這支「中國遠征軍」以傷亡近二十萬的代價,創下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的紀錄,一洗「東亞病夫」的恥辱。
七十三年前的斑斑血淚史,隨著時光消逝慢慢被淡忘,二○一一年,江蘇衛視、雲南衛視首播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同古戰役、仁安羌戰役、野人山大撤退等重大軍事戰役重現螢光幕。
提到中國遠征軍,不能不提孫立人,民國三十一年四月十七日,西線英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岌岌可危。新三十八師長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一一三團星夜馳援,十八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解除英軍之圍。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殲敵一個大隊,國民政府頒發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授「帝國司令」勳章,戰績轟動全球。
孫立人率領新三十八師、新一軍,在遠征緬甸戰爭中,屢建戰功,國內外各界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讚揚。當時的國際輿論界讚譽孫立人為「東方隆美爾」。
民國四十四年六月,爆發「孫立人事件」,蔣中正總統下令免除孫立人「參軍長」職務,送往台中軟禁。擅長出奇兵、打硬仗的一流名將沒有軍事舞台,又失去眾多親密戰友,英雄氣短「寂寞向黃昏」。民國七十七年五月,遭軟禁三十三年後,孫立人被解除軟禁,兩年後去世,留給後世一堆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