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陳長文 終身志工
執筆人:陳長文 終身志工
人類世界,似乎面臨著愈來愈大、愈來愈多、愈來愈艱難的挑戰。而這幾年在台灣,似乎也正是這個趨勢的一種濃縮。停滯、混亂、對立、衝突,似乎漸漸成為一種常態。
國家似乎失去了方向感,像是得了中耳炎傷及平衡中樞的體操選手,站在平衡木上晃顛顛的,舉步維艱,更別說做高難度的跳躍翻轉。這失了方向感與平衡感的「表象」,第一個便反映在政府的表現上。「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快成為公務部門的金科玉律。官員們已經被公審式的民粹綁架,像海嘯裡的浮舟,不要說已分不清東西南北。就算分得清,也只能隨浪傾覆,無力施為。
這與三十年前,筆者曾親身經驗、見證的台灣奇蹟、經濟起飛年代完全不同。當時的政府官員,一顆心放著國家、一個肩肯擔責任、一開口決策即拍板如山。雖然那個威權時代的效率背後,也有相應被詬病之處,也付出了許多代價。但「方向感」明確,特別是從上到下,整個社會、全體政府,都在「拚經濟」。這樣的氛圍,使得官員有所適從,目標既定、責任分明,也有助於提升使命感與行動力。所以,要說那是一個「行動年代」也不為過。
不管是三七五減租等土地政策、出口擴張、第一次進口替代、第二次進口替代、加工出口區、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及帶動台灣整體進步的十大建設,這些經濟的宏觀藍圖,都是優秀的政府官員們,殫精竭慮為台灣提出的,政府官員既像台灣飛龍領航的龍珠,又像台灣星艦航於浩瀚的導航儀。
有些洩氣的是,這些都已不復存在。當然,這也可以算是一種對過往的沉緬,但我的目的並不在美化我成長的年代,而是客觀的指出,今天此時,我們的社會失去了什麼?
然而,這些是官員的錯嗎?仔細分析起來,又好像不盡然。
論聰明智慧、責任用心,我並不認為這一代的官員會輸給上一代,他們也處在一個巨大的困難中,我曾和羅智強先生寫過一本書《受縛的神龍》,這個書名就是以一條被五花大綁的龍的寓言故事,來反映行政機關的今時處境。
我不認為現在的官員,不夠優秀或不想做事,而是即便他們可以提出一流的治國藍圖,也無力執行。因為在單純做事之外,他們會同時面對「多難」處境,只挑錯誤不願鼓勵的媒體、只信謠言不在乎真相的網路、只重視除弊甚於興利的監察部門、只熱衷於開支票討好民眾卻不在乎國家長遠發展的國會。
這些層層疊疊的力量加起來,就足以把想做事的官員的熱情,一點一點的凌遲而去,當熱情被澆熄,自保成首要,不犯錯最好的策略,當然就是「不做事、不決策、不辯護」的官員三不。
甚至,如果偶有個不放棄的官員想做事,可能還會惹來白眼,覺得他不上道。這氛圍,又迴向地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循環。另一方面,怯事推事無事久了,官員也開始鈍化,因為做事能力是在做事中培養的,不做事久了,也就一併失去了做事的能力,變成想做事,也沒能力做事。
以上的分析,聽起來有點消極無奈,但要找出路總得先知道自己在哪裡迷了路吧!至於知道台灣迷了路,該怎麼幫台灣找出路呢?七年之病難求三年之艾,官員們失了做事的肩膀,是因為少了民眾的肩膀可靠,因此,我們也只能反求諸己,先從正心正己、改變社會氛圍做起。
這將會很緩慢,但恐怕是找回官員肩膀的唯一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