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心能量 超越自己?還是做自己?

文/吳娟瑜 |2015.07.22
1526觀看次
字級

文/吳娟瑜

「超越自我」、「卓越人生」、「邁向顛峰」、「成功學」……這些字眼對我們而言,是再熟悉不過了,從小不論媒體、報刊、書籍、學校、補習班,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總是出現許多類似的字眼。

這些說法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們,當然有鼓舞的作用及影響力。可是這種來自他人的期許,尤其是朝夕相處的父母,從他們的眼神、言語以及學習安排下,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掉入「我不夠好」的生命陷阱中。

你不要讓我失望

「你明明可以考一百分,為什麼就這樣粗心大意?」

「你就是不用功啦!才會上不了推甄。」

類似這種「破壞性表達」的字眼,就是希望孩子做什麼都要贏在起跑點上。而有些父母閱讀過相關書籍,知道不要在言語上對子女造成負面影響,於是用了「建設性表達」的方式,他們會說:

「媽媽相信你這次一定可以考到前三名。」

「你老爸我當年跟你一樣聰明,考前拚兩個月就過關了。」

這些話本身沒有負面字眼,可是多少還是會造成子女尚未出發就想放棄的感覺。因為「前三名」、「拚兩個月」,這些可能別人做得到,但他不見得做得到,心中對自己要如何去超越這些目標,多少出現擔心、疑慮的感覺。

那麼,父母如何不要用「超越」、「卓越」、「優秀」這種無形的壓力給子女呢?我的建議是可以這麼說:「我相信你會盡力把握這次機會。」「只要規畫好,事情會有轉圜的餘地。」

做兔子或做烏龜

一位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上班族,有著一股衝勁,加上渴望達成TOP Sales的高收入目標,於是加入一家公司的業務團隊。

業務經理是年收入三百萬的標竿人物,因此,他用自己那一套個人成功的行銷模式,要同仁學他:在晨會裡大聲呼喊:「我一定會成功!」見客戶前,照著鏡子對自己呼喊:「一定要把訂單拿回來。」回公司分享時,還要大聲呼喊:「絕不放棄、絕不放棄……」

孩子們如果掉入「追求卓越」的迷思,立志「超越自我」,很容易會自亂陣腳。在龜兔賽跑中,只知緊跟兔子往前衝,卻忽略了兔子有牠自己的本事,不見得要學牠。

和年輕上班族聊過後,他終於明白自己更重要的功課,是對公司產品要有深入的研究與了解,要能夠把產品說明得更精準、對客戶的需求做最好的服務,他自己也說:「原來做好烏龜,腳踏實地的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回到原點再出發

沒錯!

許多掉入「追求卓越」迷陣的人,最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出口處,我自己也曾在類似的困惑裡繞過一圈。

我曾經是那隻兔子,拚命跑、拚命追,深恐自己落後,深恐自己跌入谷底,哇──好累啊!「超越自己」有這麼重要嗎?為什麼要「扮演」別人希望的角色?為什麼要設立過高的目標來綑綁自己?

這樣一個「超越自己才是對的」信念,讓我暗中找了較勁的對象,又自我要求在職場上、成就上、收入上一定要更上一層樓,絕不可懈怠……

繞了一大圈。如今,我醒悟了,每個人有自己的天賦才華、有多少能力、有多少本事,就從「做自己」出發吧!這樣的感覺很踏實,而且很舒服,何必為難自己,讓自己壓力過大,而失望更多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