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在朋友的邀約下,抱著不好意思拒絕的心情,到國父紀念館聆聽大師的佛學講座,當下就被大師的慈悲及般若言語感動得熱淚盈眶不能自己,如同一個在黑暗恐慌的無助孩子,頓見慈母慈愛的光明般豁然開朗了起來,也因這個機緣引領我到普門寺禮佛、學佛、參加婦女法座會,進而深入國際佛光會。因為五十多歲的生命初聞佛法,心中是百感交集、感動不已,感謝大師的引渡,如果沒有大師建這麼多莊嚴的道場,慈悲地到處講經說法,我就不可能學到、結緣、惜福、知足感恩,也沒有能為大眾服務、修福的機會,大師說世間上任何東西都可以失去,唯獨不可以沒有慈悲心,我沒有別的本領,只有用感動和真誠的心護持人間佛教。
大師的人間佛教特色就是生活即是佛法、佛法即是生活,人間佛教都要從生活中體證,離開生活、離開人間,就別無佛道可求,把佛法通俗的融入生活中,能夠把佛法落實在人間,才能慈悲濟世,貼近現代生活。我喜歡大師的般若法語,每一句法語,無不閃動著火花,撞擊著我的心靈,似是品嘗無上法味,因而我的生命充滿無邊法喜。
大師您心中有願,所以無事不成,凡事只是隨順因緣,從來不企求得到什麼,總是能因時因緣而成。大師您說,觀念就像種子,播了什麼種子,就結什麼果;所以學佛、修行,建立正確的觀念最為重要。
大師您生性儉樸、淡泊,物資需求,只要適用就好,一生都是在「給人」,因為捨得-「給」,所以我也學習大師您的樂於布施,您布施法財給我,我也要學習大師您的精神。大師您說「錢用了才是自己的」,所以我也要追隨您的腳步。努力奉獻自己的棉薄之力。世世為佛教盡心盡力,以生為佛教徒、佛光山的弟子為榮。劉錦雲(台北/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