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22 學佛要學吃虧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2015.07.15 語音朗讀 37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師參加普門中學的畢業典禮,大師左為校長慧開法師。1985.6.16 圖/佛光山提供 南華管理學院(今南華大學)早期校門 圖/佛光山提供 佛教第一家電視台「佛光衛星電視台」(今更名「人間衛視」)於台北林口體育館舉行開台典禮。1997.12.14 圖/佛光山提供 佛光大藏經──禪藏 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本文作於一九九九年(民國八十八年)一月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時,得戒和尚若舜長老在教禮時和我們這群新戒說:「你們出家受戒要學的東西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記得:學佛,要學吃虧。」這一句話我謹記在心,對於我一生的做人處事有很大的受用。 說到「吃虧」,大多數的人不喜歡「吃虧」,因為人都喜歡討便宜,我們不妨想想:如果別人的便宜給你討了去,他就非得要吃虧不可,世間上那有給你永遠占便宜,別人吃虧的事情呢?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那些貪婪無厭,喜歡占便宜的人,其實到頭來真正吃虧的人,必然是自己,像現在社會上被金光黨騙財的人,大都懊悔一時的利欲薰心;反觀一些看起來「吃虧」的人,結果才是真正占了大便宜。 像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為他為民謀福,寧願自己吃虧,但到最後,大家公推他為帝;著名的「管鮑之交」,旁人都說管仲在占鮑叔牙的便宜,但是鮑叔牙卻處處為管仲說話,後來還推薦他做宰相。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正因為鮑叔牙肯「吃虧」,所以不但交到一個好朋友,而且為國舉才,利益了全國人民。我們看中外歷史的忠臣義士也是因為肯「吃虧」,結果救國救民,力挽狂瀾於既倒,而自己也能流芳萬世,永垂不朽。所以,討便宜未必真討便宜,吃虧也未必真吃虧,真正來說,吃虧才是在討便宜。 多所承擔 換來大家歡喜 我有幸親承若舜長老的教誨,在叢林參學時期,就體會到「吃虧」的妙用,記得那時大家都很窮苦,我每次得到一點什麼東西,寧願自己沒有,也要分給同參道侶;目睹燒水、行堂等工作必須起早待晚,花費勞力,沒有人願意承擔,我就自動挑起來做;聽到師長同學有什麼困難,我也毛遂自薦,設法幫助;甚至有時候同學們做錯事,擔心他們挨罰,我還自願代受處分。也曾有年長的同學勸我:「你這樣會『吃虧』的啊!」但我謹記著若舜長老的話。結果幾年之後,像我這麼一個頭腦並不聰明,又沒有受過什麼正規教育的鄉下孩子,居然學習到許多做事的技巧,也鍛鍊出強健的體魄來,我對「學佛要學吃虧」這句話更加增長了信心。 直到現在,我雖然年逾古稀,無論做什麼事情,我仍然一馬當先,甚至還做「不請之友」,指示徒眾安排我多教一點課,讓我多做一點事,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的辛苦,只要換來大家的歡喜,何「吃虧」之有呢? 我不但寧可自己「吃虧」,多承擔一些事情,有時也會給人冤枉,受諸多委屈,自己只要自覺心甘情願,沒有什麼事情不可承擔,而且經常揀別人不要的來做。一九四八年,南京華藏寺的住持將寺產幾乎敗光,世局又動盪不安,佛教界沒有人願意接管這個爛攤子,眼看這間寺院就要被地方惡霸占去,剛好我和一些同道們從宜興來到南京,聽說此事,便提議和寺方接洽,結果在蔭雲和尚的撮合下,接管了華藏寺。我們排除萬難,整頓僧紀,並且興學校,辦工廠,雖然由於國共內戰,方興未艾的佛教事業如曇花一現般消失在戰火之中,看來我們好像前功盡棄,「吃了大虧」,其實,在這段期間內所吸收的行政經驗,對於我後來建寺辦學都有著莫大的助益。 隨順因緣 開展一片天地 到台灣來的因緣,也是由於不怕「吃虧」而揀來的便宜。一九四九年春,國勢危殆,智勇法師組織了「僧侶救護隊」,要隨軍來台服務時,臨時退卻,我那時連台灣在那裡都不知道,但是看到「僧侶救護隊」群龍無首,即將散失,便自告奮勇,負責帶隊,就這樣,我與一干人等來到了台灣。 當時台灣的佛教被列為神道迷信之流,地位十分低落,尤其從大陸來的僧侶經常被疑為匪諜,三天兩頭就被抓去盤查詢問,甚至鎯鐺入獄。許多人開始另謀出路,我也曾打算到其他地區,如香港、馬來西亞、瑞士等有因緣的地方,但是好不容易籌足了路費之後,聽說一些同道有的沒有身分證,有的沒有入境證,無法在台久居,也急於到其他地方去。我心生不忍,於是將僅有的錢分送給他們做盤纏,自己繼續留在台灣。沒想到後來居然能在這裡結了許多法緣,開展出另外一片天地,俗語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一直相信:隨順因緣,助人為先,「因果」必定不讓你「吃虧」的。 四十多年前,地處台灣東北的宜蘭還是一個沒有開發的鄉鎮,從台北前往宜蘭必須搭乘四、五個小時的煤炭火車,到了宜蘭,因為要通過二十多個山洞,所以臉龐、耳朵、鼻孔全都沾滿了黑色的煤炭,再加上那裡生活條件很差,請來的法師沒有一個願意待在那裡弘法,因為連上一個廁所都要行走二十分鐘到火車站去方便。我知道以後,便束裝前來,就這樣,我在宜蘭一待就是數十年❶,至今戶口仍在宜蘭。雖然創建佛光山,但從來沒有離開的念頭,我在這裡建講堂,設立幼稚園,成立佛教歌詠隊、弘法隊、學生會、兒童班,成為新佛教發展的基礎。我想當初如果害怕「吃虧」,繼續待在人文薈萃的台北,可能就不容易有如此的成就,台語有一則俗諺,說:「佛祖疼憨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為人解危 成就弘法事業 一九六七年,褚伯思夫婦將全部資金投資在高雄大樹鄉的一塊丘陵地上,想要開建一所海事專科學校,結果和合夥人意見不合而作罷。但這塊地因土壤貧瘠,麻竹遍布,高低不平,到處兜售都無人肯買,褚氏夫婦一家老小的生活,甚至債務,頓時面臨問題。我知道以後,為了替他們解危,立即讓售高雄市中山一路三十四號的佛教文化服務處的房屋,以所得款項買下這塊丘陵。聞者莫不說我是個傻子,因為一來,我和褚氏夫婦夙昧平生;二來,這兩塊地的價值簡直有如天壤之別。我力排眾議,節衣縮食,搭草寮,開荒地,三十多年來,在這裡奠定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事業的基礎,這座當初沒有人要的丘陵,就是現在封了山大家還設法要來此一看的「佛光山」。直到如今,我們每個周末所舉辦的假日修道會❷,都是上千甚至數千人從台灣各地前來參加。回想當初種種,不禁禮讚若舜長老那句「學佛要學吃虧」,真是一句擲地鏗鏘的至理名言。 蔣經國先生在江西所辦的正氣中學在台復校,一九七六年,在經營上有了困難,我聽說此事,便與校方議定,由佛光山出錢買下辦學的權利助他遷校,當時有人和我說:「你這樣做很『吃虧』,因為你還必須另外花錢建校。」但我覺得錢用了還會再回來,所以毅然決然多花一倍以上的錢才創辦現在普門中學。如今想來,在二十年前戒嚴時期,我能為佛門辦一所中學,實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這種不是用金錢所能衡量的價值,不也是由「吃虧」才能換來嗎? 懂得付出 擁有富裕人生 一九九六年,嘉義某管理學院雖申請立案,但沒有經費開工建築,不知如何是好,探詢佛光山有沒有接辦的意願,那時我們正在宜蘭礁溪林美山探勘地形,籌建佛光大學,無論在財力、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十分吃緊,許多人勸我:「如果另外再接辦一個大學,恐怕十分困難。」但是我仍然堅持己見,付費接管,一面接下待建的工程,一面和教育部進行申請開學事宜,一年不到,嶄新的南華管理學院成立,二、三年來,不但辦學風評甚佳,而且已經舉辦了多次的國際學術會議。這又證明了,只要你心存正念,即使「吃虧」,也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 從華藏寺到僧侶服務隊,從大陸到台灣,從台北到宜蘭,從佛教文化服務處到佛光山……,回想我和每一個地方的因緣幾乎都是將別人不要的拿去做,但我都能做得不負眾望,不僅將佛教發展到五大洲,而且為佛門辦了許多事業;從普門中學到南華管理學院,我也是咬緊牙關,接下別人未完的事業,雖說是多少血汗,多少辛苦的結晶,但能為佛教界、教育界樹立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形象,不也是意義非凡嗎?所以,後來我常教導弟子們不要怕「吃虧」,多承當,多擔待,正好可以考驗我們的信心,我們的慈悲,我們的道念,我們的能力。 中國有一則故事,敘述閻羅王審判兩兄弟,問他們將來投胎為人,要做受的人生,還是給的人生。哥哥說:希望能做一個為人付出的人生;弟弟說:希望能做一個接受別人所有的人生。後來,閻羅王依照他們的願望,哥哥投生在一個富貴人家,終其一生樂善好施;弟弟投生在一個以乞丐為生的人家,終其一生皆以乞討為業。這雖是一則寓言,但也說明了:一個人如果懂得付出,不計較「吃虧」,才能擁有一個富有的人生;一個人如果錙銖必較,只知道接受,卻吝於付出,必定是一個貧窮的人生。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吃虧便是福。」真可以說是先人智慧的結晶。 他人趕齋 感謝添福機會 我經常懷念和煮雲法師之間數十年不變的交情,他過去和我在一起旅行,坐車、住宿都是我去付錢,可是一到了吃飯、照相,他都搶先坐中間座,走在前面站。有人說他喜歡討我的便宜,但我卻心甘情願地「吃虧」,而且很喜歡他討我的便宜,因為我很體諒他過去青少年時窮久了才會如此,更何況他真情善良,沒有心機,甚至經常對我的弟子說:「煮雲沒有福報,有的東西也守不住,不像你師父,到那裡都能所願成就。」其實我的所願成就也都是從「吃虧」來的。 記得四十多年前在宜蘭弘法的時候,每逢法會,我都請前來參加的信徒們順便在寺院用齋。那時大家的經濟都不富裕,許多人攜家帶眷來吃齋飯,才添幾角的香油錢,因此每次法會辦下來都入不敷出。有些人就勸我不要辦齋,但我還是寧願自己「吃虧」,結果一次一次辦下來,信佛教的人越來越多,像依空、慧龍、李宗德、林清志、楊梓濱等,那時候都還是小孩子,由於曾經結下這段法緣,他們長大之後,有的跟隨我出家,有的在各地幫我辦佛光會,實在是當初始料未及之事。所以後來佛光山各別分院的住持、當家向我抱怨許多上班族的人在吃飯的時間總喜歡到寺院來趕齋時,我總是告訴弟子們:「人家肯來吃飯,是看得起我們,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給你添福的機會。」 撒菩提種 收成不可限量 佛教的出家人有兩種不同的方向,一種是弘法利生,一種是經懺佛事。一般人很感謝經懺佛事的法師,一堂功德佛事下來,不但磕頭跪謝,還自動送上紅包供養;但是對於弘法的法師,一般人比較不了解他們的重要性。尤其在以前民智未開的時代,你要弘法,不但自己要花錢租場地,裝電燈,還得拜託人去聽你講經。他們來聽經,你還要感謝他們前來捧場。 由於弘法利生看起來是一條很「吃虧」的路,所以過去很多出家人不喜歡發心弘法。但我卻認為弘法是佛教的根本,因為菩提種子一旦撒播出去,將來的收成必定不可限量。所以我寧可自己小小犧牲,也設法到各處去弘揚佛法,而且辦理免費的佛學班、夏令營等等,結果接引了許多知識分子前來信仰佛教,我們一起奮發努力,將台灣的佛教從老年的佛教帶向青年的佛教,從迷信的佛教帶向正信的佛教,從拜拜的佛教帶向聞法的佛教,從寺院的佛教帶向會堂的佛教……,這不全都是肯「吃虧」得來的成績嗎? 慈航法師曾說:「如果你和那個人過不去,就叫他去辦學或辦雜誌。」而我在全世界,寺院建了一百多間,國際佛光會在世界各國重要定點都成立有總會、協會一百五十多個,由佛光會辦有中華學校❸、《佛光世紀》以外,也已辦了十六所佛教學院及中學、大學、雜誌社、編藏處、經典翻譯中心等,雖說是多少血淚辛酸,但是為社會培養了多少人才,為佛教紮下了多少的基礎,這些事情深遠的意義不是只看表面的「吃虧」所能計算的。 幫助學子 立正確人生觀 儘管我為了佛法的弘揚,為了大眾的利益,做了許多吃虧的事情,但了解「吃虧」三昧的人還是不多,像南華管理學院創辦之初,我就規定不收學雜費,一些學者認為辦高等教育應該採取高學費制度,讓有經濟條件的人來讀書;也有許多關心佛光山的人恐怕這樣一來,我們要背負更多的銀行債務。但我覺得佛法之前,人人平等;大學之前,也應該讓人人有機會讀書。 我經常看到許多清寒子弟雖然資質優秀,但是因為學費太高,只好望著大學的門檻興嘆,心裡覺得很可惜。再說,現今的時代,功利主義掛帥,連教育都變成一種商業交易,長久以來青年學子缺乏感恩的美德,所以我也想換一個方式來引導社會的風氣。基於這許多理由,我還是堅持實行不收學雜費的制度,一年之後,我就收到學生的感謝函,最難得的是,我在學校舉辦成年禮的時候,許多青年學子都自動報名來參加,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不在乎將來他們是否信仰佛教,但是我想如果莘莘學子能在這所學校的教育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甚至社會大眾能因此對經濟價值觀念重新思考,估定了解「吃虧」哲學的美妙,那我就可說是「賺」到了。 一向以來,對於佛教界的事情,我即使自己生活困難,也設法予以支援。近十年來經濟比較寬裕,我經常開辦僧伽講習會❹、寺院講習會❺,不但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而且還將一套套新編的藏經、《佛教叢書》送給大家,連弟子都在笑我又在做「吃虧」的傻事,而我則認為與其自己珍藏,不如供養一切有心人士,讓所有的寺院都能具備健全的制度,讓所有的佛教徒都能擁有正確的理念,讓大家都一起來光大佛教,弘法利生,讓整個社會風氣改良,人心淨化起來,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嗎? 諸法平等 吃虧即非吃虧 我不但經常資助佛教寺院及其他公益社團,也勸信徒對他們做一些布施。弟子不明白,問我:「佛光山的建設需要那麼多的經費,你還教信徒捐給別人,不是白白『吃虧』了嗎?」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哲學是:「該是你的,即使『吃虧』,還是你的。」 記憶最深刻的是數年前,我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給我的版稅捐給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信徒知道以後,紛紛讚歎,我告訴他們:「你們也可以捐給他啊!」像羅李阿昭居士依言捐獻之後,看到我要開辦佛光衛視,更加感動,所以掏出不止數倍的錢給我作為電視台的籌備基金,甚至張姚宏影、陳鄭秀子、薛政芳等人,一個個跟進。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世間一切諸法本來平等,不增不減。「吃虧」,即非吃虧也。 目前社會上有許多人覺得拜神比信佛好,因為拜神可以向神明祈求功名利祿,佛教卻教人要布施喜捨、忍辱負重,這些看起來都是讓自己「吃虧」的事情。其實,凡事皆有因果,布施、忍辱,看起來是別人占便宜了,其實自己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像我終生都因為「吃虧」而讓我的佛道更上一層樓,因為「吃虧」而使得佛教事業更加興隆發達。所以,在此奉告大眾:「吃虧」不但是修行最討巧的方式,也是做人處世的不二法門。 【注釋】 ❶ 1953年,大師應宜蘭馬騰、李決和、林松年居士等之禮請,駐錫雷音寺,積極展開各項弘法活動。 ❷ 佛光山封山後,由於信徒不斷提出回山修持之請求,故經宗務委員會開會決議,於1998年3月7日起,每周六、日舉辦「假日修道會」,定時局部開放給信徒來山修持。 ❸ 佛光山中華學校分布於全球各別分院,除幫助當地華僑子弟學習中國傳統語言、文化,也是當地國際文化交流重地。 ❹ 1977年,佛光山首度舉辦「僧伽講習會」,邀請全台各寺院住持、當家及重要執事參加。 ❺ 為促進台灣佛教各寺院道場交流,佛光山於1998年舉辦「第一屆台灣佛教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21 認錯,要有勇氣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23 向自己革命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往事百語96 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往事百語95 願心的昇華往事百語93 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