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連續發表四十篇《貧僧有話要說》,輯成將近六百頁的一本大書。書前有序,明白交代緣起,文曰:二○一五年三月,台北市政府對慈濟功德會在「內湖園區開發」一事表示異議,經過四任市長沒有通過,他們不能贊同,台灣的媒體對慈濟因此撻伐,引起了軒然大波,佛教界也受到波及。
因此,星雲大師不能己於言,以佛光山為例,為佛教表白,懇切詳盡,辭充氣沛,堪稱佛教與金錢財富的關係白皮書,或者說是人間佛教的資治通鑑,樹立社會共信,維護如來事業,作出很大的貢獻。
英國史學大師湯因比說,文化是沿著「挑戰與反應」的規律發展,挑戰來了,及時作出正確的反應,就會成功,倘若不能反應,或反應錯誤,就會失敗。台灣社會因內湖開發案而生的猜疑、推論、諷刺,可視為對佛門的一次挑戰,台灣佛教界以前從未遭遇過這種挑戰,一時不知怎樣回應,構成危機。
星雲大師「說話」這麼快,出書這麼快,把各界回應輯書出版,也這麼快,這是非常成功的反應,佛光山的工作團隊能夠以高效率配合,及時作了恰當的危機處理,飄然站在「軒然大波」之前力挽狂瀾,佛門所有的事業和形象都停止損害,實在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倒也休怪「眾生愚昧」,人間各地的公益團體、慈善事業頻頻傳出弊端醜聞,在眾生的心目中形成假設,連《新約》裡面都說,哪有葡萄園的工人不吃葡萄?世上還真有不吃葡萄的工人,只吃葡萄的葉子和剪下來的枝藤,他們管理十方財富,財富不斷累積,不管累積到甚麼程度,自己依然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終身不改,環保專家稱他們為「低碳生活」的模範,因為私有財物對他毫無用處。這就是你我在佛光山看見的身影,也是你我在《貧僧有話要說》裡面讀到的表述。
大師自稱貧僧,此話當真果然,常言道「家徒四壁」,現在連四壁也不是他們所有,常言道一貧如洗,他們不垢不淨,連洗也用不著。那鋪天蓋地、頂天立地的公益事業,就由這樣的人做出來。
有人因此產生了「道德上的驕傲」,遇見疑情不肯、不屑解釋。非也非也,我們不懂佛法,略通人情世故,做壞事不用解釋,人人都懂,做好事才需要解釋,因為許多人不懂。還有,中國有句老話:「皎皎者易汙」,顏色愈白愈容易弄髒,行為愈高潔愈容易受流言蜚語的傷害,不要因為廣積功德就有恃無恐。
再者,壞人可以驕傲,好人不能驕傲,因為面對好人本就容易產生自卑感,若再自尊自大,這份自卑感就可能變成反感。讀《貧僧有話要說》和各界回應,感觸良深,受教很多,願善人都善於自保,願俗子都勇於保護善人,世世代代,緣起不滅。王鼎鈞(紐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