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營養師全聯會指出,燒燙重傷患者應依營養師建議攝取特殊配方,一般患者則應遵守想吃就多吃、蛋白質優先、加強抗氧化、善用小點心、不吃生食等「四多一不」原則。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魏賓慧表示,遭遇大面積燒燙傷病患,腸胃蠕動消化會變得很慢,有的患者無法用嘴巴進食,插管灌餵食也會造成消化不良,因此多半是從十二指腸餵食,以免傷患營養不良時,開始分解肌肉,人會變得更加虛弱。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徐榮源醫師表示,燒燙傷患者治療期間的營養攝取,需比一般患者多兩倍,平均每天至少要吃足十二碗飯的量,才能應付身體所需。 他指出,患者所需灌食的營養補充量,與燒傷的體表面積及年齡有關,若以一位二十歲,體重六十公斤,燒傷面積達百分之五十的患者計算,所需熱量為三千五百大卡。
營養師公會全聯會指出,嚴重燒燙傷患者,應遵守營養師量身打造的攝食計畫,而「輕傷」與「具自我進食能力」患者,則有「四多、一不」營養照護原則。
一、 想吃就多吃:只要傷者吃得下,每天進食六到八餐都沒問題。
二、蛋白質優先:蛋白質是傷口癒合最重要的營養素,一定要攝取足夠。如各式肉類、蛋奶類都很適合。
三、加強抗氧化:修補傷口需要橘黃紅色系的木瓜、紅蘿蔔、地瓜、百香果等抗氧化營養素,以及助傷口癒合的菇類、堅果類等。
四、善用小點心:若正餐沒胃口,可以各類小點心補充。如布丁、毛豆、香蕉、葡萄乾、起士、豆奶等。
五、不要吃生食:燒燙傷患者免疫力低下,烹調時要完全沸騰加熱,不要吃生菜沙拉、生魚片或未全熟的牛排。
全聯會特別提醒患者與家屬,椰子水、蘆薈、香灰等偏方未經醫學證實,反而可能延誤復原;患者傷口癒合後,蛋白質應恢復正常攝取量,避免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