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貓》中細膩描述街貓育兒、搶地盤及愛情故事等,配合照片,溫馨生動,圖片翻攝自《河貓》一書。圖/胡恩蕙
文與圖/胡恩蕙
隱匿在《七年有河》文章中分享道:當初開書店,是出於熱情,之所以能繼續這幾乎沒有收入的工作,除了明顯降溫的熱情,憑藉的就是愛和想像力。這愛,指的就是對流浪貓的愛了。
有河書店的二樓露台,是許多流浪貓的必經之路,詹正德夫婦來此後,在露台放置貓食,他們將來此覓食並維持一段時間的貓,稱為「河貓」。每一隻河貓都有牠的名字和編號,有河新書《河貓》,便是記錄自書店開幕以來,一百一十五隻河貓的故事。
書中隱匿對河貓的行為描寫細膩生動,貓咪的愛情故事、搶地盤、育兒的溫馨,甚至生病了自掏腰包帶貓咪去看病、結紮,再再顯示隱匿對貓兒的深情。
隱匿在書中自承:「每天到書店上班,好像只是為了貓,連穿著也以照顧貓咪方便為考量」,也因此吸引許多貓友,幫忙照顧店裡的流浪貓,將病貓帶回照顧,甚至募集基金為街貓結紮及醫藥費。
詹正德在《河貓》中有一篇文章寫道,他從一開始不准河貓進書店,後來受隱匿影響,從吃喝拉撒一路照顧到生老病死,幾乎成為專業貓奴,有河書店對河貓的付出,成為書店的動人風景。
流浪貓怕人,許多客人見貓咪可愛,總忍不住摸摸牠,或有調皮的小朋友驚擾睡眠中的貓,會把貓嚇走。因此,有河書店門口有個標語:「有河book 玩貓不可」,提醒客人不要摸貓、不要吵醒貓的標語,從樓下貼到樓上。
詹正德說,出河貓紀錄,或玻璃詩集,都是開店當初沒有想到,隨著開店至今順理成章發生;這和過去做廣告刻意去想不一樣,刻意做出來的東西大家不見得有共鳴。當隨著開店累積而自然發生,讀者的反應還不錯。
果然,採訪這天,有客人買了五本《河貓》,並請隱匿簽名。也有書店熟客在網路上,分享對河貓詳實紀錄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