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旋風 襲捲全球 鍾榮峰、林琳 |2015.07.05 語音朗讀 32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日本本田(HONDA)推出的人型機器人「ASIMO」。圖/資料照片、網路 軟銀開發出具情感認知能力的家用型機器人pepper於今年開始販售,大受歡迎。圖/資料照片、網路 美國IHMC團隊機器人Atlas穿越瓦礫堆。圖/DARPA官網 日本機器人廚師。圖/資料照片、網路 德國奧迪(Audi)生產廠的「PART4you機器人」。 圖/資料照片、網路 德國的酒吧機器人「Carl」調起酒來和人類一樣順手。圖/取自Youtube 文/鍾榮峰、林琳 圖/資料照片、網路 科技進步,有看過電影《機械公敵》或宮崎駿動畫《天空之城》的人,可曾幻想過機器人將無時無刻存在於自己的生活周遭嗎? 日本堪稱「機器人大國」,本田工業日前開發出話題十足的「ASIMO」,帶動「機器人風潮」。而德國研發工業機器人以代替部分人工,在全球更是遙遙領先。不管是產業或生活,都可能因機器人而面臨改變。本周專題,將帶大家認識機器人產業為當今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與趨勢。 日本 機器人長智慧 技術領先群雄 自一九八○年代開始,日本和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大型企業,積極投入研發具備人工智慧的人型機器人,尤其以日本最為熱衷,技術也領先群雄。一九八○年代起,日本本田(HONDA)逐步研發人型機器人,在一九九三年之前,本田推出一系列模仿人類步行的E型機器人原型,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七年進一步推出具備人型外觀的P型系列機器人雛型。 二○○○年開始,本田推出類似太空人外觀的人型機器人「ASIMO」,隨著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突破演進,ASIMO人型機器人從具備環境與動作感測辨識、可與人類動作同步反應,發展到可以和其他ASIMO機器人對話互動,還會自主充電。二○一一年本田推出「All-new ASIMO」系列,可按照環境與人類動作,自主決定行為模式,本田的All-new ASIMO人型機器人,從自動化(automatic)功能,跨出一大步,躍進到具備自主能力(autonomous)的新階段,在全球各地展出時引起熱烈迴響。 不讓本田專美於前,豐田(TOYOTA)在二○○五年也公布人型機器人「Humanoid」,現場表演吹奏小號,讓外界印象深刻,TOYOTA在二○○七年進一步推出醫療照護應用的「Robina」人型機器人。 除了與人類溝通互動,現在人型機器人還可以「感受」人類的情緒,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去年六月在日本公布的人型機器人「Pepper」,引起市場熱烈討論。Pepper令人驚艷的地方,除了能與人類自然交流,更可以「感知理解」人類情感;Pepper整合「感情引擎」和人工智慧設計,前者可以讓Pepper讀取人類屬於良善層面的感情表現,透過數位化自律學習並記錄,後者可讓Pepper整合感知人類情感表現與整體環境氛圍的變化,情感學習理解能力更上一層樓。 功能五花八門 各國競研搶市 現在,人型機器人已經超越研發設計階段,逐步進入市場商品化。軟銀今年二月底針對研發應用程式APP的人士,出售人型機器人Pepper,限量三百台,上網接受訂購開賣後,一分鐘內銷售一空。 Pepper大受歡迎的程度,讓軟銀信心大振。今年夏天,軟銀不僅要再推出第二批針對研發應用程式APP人士的Pepper產品,也會針對家庭出售家用型Pepper。 還有一種人型機器人,是所謂的「擬真」機器人,頭髮、臉部五官、頸部、手足等不僅模擬人類而設計,顏面表情也可隨著外部環境條件而變化。 例如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在二○○九年推出的擬真機器人「HRP─4C」,不僅擁有神似少女的清秀外觀,體態身材也按照日本少女的標準設計,行走如同人類動作,還具備語音辨識能力;升級版的HRP─4C具有「VocaListener」和「VocaWatcher」兩種關鍵技術,前者透過語音合成技術,可以讓HRP─4C模仿人類聲音唱出歌曲,後者可讓HRP─4C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隨著歌曲同步變化生動,HRP─4C未來有機會在流行音樂和娛樂領域嶄露頭角。 除了日本和美國,韓國和中國大陸也持續研發人型機器人,不過在技術上距離日本仍有一段差距;台灣在人型機器人發展藍圖相對不明顯,但台廠在人型機器人領域,正以鴨子划水之姿持續邁進。例如軟銀的Pepper人型機器人,就由鴻海集團生產,鴻海近幾年積極布局機器人領域,從工業機器人到消費性人型機器人,鴻海展現強烈企圖心;鴻海今年將機器人視為重要布局項目之一,看好機器人工業未來發展前景將大於汽車工業,因此不會在機器人領域缺席。 全球各主要國家老年人口逐年提升,加上少子化社會已經形成,在健康照護、家庭勞務、安全保障等領域需求不斷增加,人型機器人應用發展前景可期。 人型機器人開始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久的將來,從居家生活、辦公商務、醫療照護、陪伴療癒、教育娛樂、到災害救助等應用,人型機器人不僅將成為我們人類日常生活的好幫手,更可能成為我們的好朋友。 搶攻勞力市場 取代低階工作 德國汽車大廠福斯汽車集團的人力資源主管紐曼去年十月初曾向德國媒體表示,在二次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已逐漸退出勞力市場,企業必須考慮到技術人力不足的問題;他認為,工業機器人將可以彌補工廠的人力,不過,機器人能取代人工的仍是低階和單純的工廠作業 德國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在全球居領先的地位,而且網路科技的精進更加速和擴大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和應用,工業機器人已加入自動化產業和汽車工業的生產製程。例如在南德多瑙河畔殷戈城福斯旗下的高級轎車奧迪生產廠,技術工人就和型號「PART4you」的機器人共同執行終端的組裝作業;公司指出,工作流程很順暢,也沒有安全問題,不過,所謂的「工業機器人」外觀看起來像一支鋼骨長臂,並不像科幻片裡擬人化的「人工智慧」形體。 從生產成本考量,以工業機器人代替部分人工絕對是產業發展的趨勢。福斯集團董事紐曼就以汽車產業為例分析:執行固定流程工作的機器人,包括維修費用和它所需能源的花費,每小時成本約五歐元(約新台幣一百六十五元);在德國,汽車裝廠裡做類似工作的勞工,公司付給的薪資、醫療保險和退休保險的公司負擔,平均每小時約四十歐元,而福斯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則是近十歐元。 科技發展一直在改變勞動市場的面貌,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 的專家鮑爾斯在一篇分析報告中指出,按照德國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來看,很可能在未來二十年,德國產業有半數以上的工作會被工業機器人取代,包括電話訪問調查員、店員、櫃員,甚至信用分析師的工作都可能被機器人取代;而需要創意和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工作則依然需要人來做,例如社福工作者和醫生。如果是設計用來擔任店員和櫃員工作,機器人就不只是單純的執行工廠製程中的固定動作,而必須能辨識一些人與人互動時肢體動作並做出正確的反應。 德國 機器人酒保掌櫃 德國的比勒菲德大學、慕尼黑的科研公司「Fortiss」及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專家們,在二○一一年到二○一三年就曾經共同執行一項歐盟的研究計畫「JAMES」(Joint Action in Multimodal Embodies Systems),研發出一個可以和顧客互動,接受點酒服務並且辦識顧客肢體語言意涵的機器人。 比勒菲德大學的專家在二○一三年九月向科技媒體介紹機器人酒保,談到研發過程,他們指出設計機器人的「人工智慧」讓它能從顧客的肢體動作看出其需求,是最難的部分;研發團隊不只有電子科學家,還有心理學家及語言學家,在諸多各領域專家共同催生出的機器人,外形還是更像機器,並不像人類,因為機器人酒保的頭是一台平板電腦。 其實距離萊比錫不遠的伊爾美瑙在同年年夏天就開了一間有機器人酒保的酒吧,機械工程師薛佛設計的機器人卡爾會為顧客調簡單的酒品,這間酒吧剛開幕時相當轟動,也廣受大學生歡迎,德國的電視台也做了專題報導,影片甚至上傳到Youtube;很可惜,酒吧經營者今年三月初在網站上公告,當月十五日結束營業。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五年五月號,http://www.cna.com.tw 前一篇文章 街頭藝人 把市容演活了 下一篇文章 在家自學,行不行?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6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07【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8【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9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10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如何塑造超人氣公仔創意形象公仔 人氣品牌時尚行銷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創意處方箋 滋養心靈活力倍增【知天立命】星相運行與自我預測學習新科技防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