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鼓動創業潮

 |2015.06.27
1124觀看次
字級
海爾小微團隊主創人員合影。圖/新華社
天樽創客團隊隸屬海爾集團,靈魂人物雷永鋒在環境模擬實驗室察看極寒環境對空調室內外機運行的影響。 圖/新華社
深圳國際創客周微觀裝配實驗室互動體驗展在市民中心啟動,齊集美國、西班牙、日本、阿根廷、台北、深圳等全球六十二家創客機構精品展示。 圖/中新社
深圳國際創客周日前在深圳軟件產業基地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湧入深圳。圖為多種機器人亮相創客周。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年紀相當的李豔兵、李寧和李欣決定「三十而立」創業去,三人組成的「雷神遊戲筆記本(筆電)小微團隊」,利用網際網路交互平台深入挖掘了三萬條用戶數據,整合代工廠和設計資源。一年之間,這個雷神小隊在遊戲筆電業界爆紅,營業額居第二,去年僅光棍節一天就售出一萬台,上繳人民幣一千二百萬元利潤給他們的投資者。

雷神小隊隸屬於中國第一、同時也是世界最大家電集團海爾轄下,李豔兵告訴新華社記者,雖然雷神的品牌、生產工廠都不是海爾,「但集團給雷神投入了百分之七十二的股份,並為小微發展提供了強大背書。我們剛開始請上海、重慶兩家代工廠各生產五十萬台遊戲本,不是海爾這個背書誰會接單?」

另一個天樽空調創客雷永鋒則是和團隊成員研發出一款上方帶有空洞的天樽空調。這款冷氣從風洞後方吸入百分之二十的常溫空氣,再和從冷氣內部經過蒸發器的冷空氣在出風口進行混合後吹出,吹出來的風「涼而不冷」。

這些產品都是海爾集團改變經營模式後的創新。集團創辦人張瑞敏說:「過去十年,海爾集中做了一件事:去掉二萬名中間管理層,把過去三十年辛辛苦苦打造的『航母』,解構成了一支『艦隊』。現在海爾只有三種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創客。」而這三種人在極短時間已經達六萬人。

從家電業轉型為創業平台,海爾目前吸引企業內外九十八家孵化園區、一千三百二十八家風險投資機構,孵化和孕育著二千多家創客小微公司,成功推出雷神遊戲筆點、天樽空調、免清洗洗衣機等一千零八十一個創新產品及創業項目。「我們只提供平台。」張瑞敏說,「我們讓渡企業最核心的決策權、用人權和利潤分配權,同時把握戰略和擁有股權。」

阿里巴巴 百川計畫

相較於海爾集團的創業平台,馬雲所創的阿里巴巴集團也在杭州餘杭成立創業基地,號召全球App初創團隊的「百川夢想創業大賽」不僅吸引大陸年輕人參加,當中有兩個是台灣團隊「SaihuX」與「台客帶路」,未來也將進駐阿里百川創業基地。「SaihuX」是讓使用者可以在一個App上互相交流知識,智慧傳承;「台客帶路」則是要讓大陸自由行的遊客前往台灣或日本時,能取得購物等各項旅遊相關資訊與服務。

「台客帶路」的初創團隊創辦人林俊毅表示,此商業創新模式雖在大陸有類似的概念,但在台灣還沒出現,因此該團隊將具備了解台灣、可深耕在地資源、擁有在地營運人脈與通路的優勢。

阿里巴巴集團無線事業部總監張闊如表示,創業大賽將快速扶持一批初創App進入成長期,讓App行動開發團隊專注在用戶體驗設計和業務快速發展上,而不用花費太多心力在辦公地點選擇與經費支出、公司註冊、創業融資等。

阿里百川計畫是阿里巴巴集團「雲+端」戰略的重要實踐,陸媒報導,阿里百川創業基地的成立,代表集團落實對創業者的實際支持。這個由阿里巴巴集團與餘杭政府等、大陸知名創業輔導機構、投資基金攜手打造的創業基地,提供App行動開發團隊在初創期所需的資源與服務,全球各地的創業團隊都能申請,只要通過審核即可入駐。

未來阿里巴巴還將聯合其他知名創業輔導機構,在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九大城市籌建其他百川創業基地。

矽遞科技 柴火空間

事實上,在海爾與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矽遞科技創始人潘昊算得上是設立創業平台的先鋒,他在深圳創設的柴火創客空間,點燃了當地創業的火苗,讓一向被認為是山寨大本營的深圳,近年來不斷吸引「創客」進駐。

據統計,二○一四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一點一六萬件,占中國總量的近五成,連續十一年穩居中國首位。潘昊說:「因為深圳能讓人在一公里之內找到任何原材料。」任何一個產品,大到電腦,小到感應器,都有十到二十家企業;從最開始的開模到測試生產,最後到包裝,產業鏈相當完整,這是美國、歐洲等地做不到的。

由潘昊創始的矽遞科技(Seeed Studio)是全球排名前三名的開源硬體製造商(承接創客設計稿,製造出實體物品),主要為國外創客提供控制器、線材,由於只能跟國外創客打交道,讓他感到太孤單,於是成立柴火空間,沒想到,他的想法改變了深圳,也鼓動了創業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