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日前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二○一五年全球旅遊業競爭力報告顯示,日本居亞洲榜首,中國名列第十七。
這份報告旨在分析評估全球一百四十一個經濟體透過旅遊業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潛力。評估的十四大指標分別為:商業環境、安全、衛生環境、人力資源與勞動市場、資通訊環境、觀光旅遊業是否優先、國際開放程度、物價、環境永續情況、空運基礎建設、地面與海運基礎建設、遊客服務基礎建設、國家資源、文化資源與商業旅行。
今年進入旅遊業競爭力前十強的,仍然是西班牙、法國、德國、美國、英國、瑞士等傳統旅遊熱門國家,但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旅遊競爭力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榜單前五十名中有九個亞洲國家,其中包括日本(第九名)、新加坡(第十一名)、香港(第十三名)、中國(第十七名)、馬來西亞(第二十五名)、南韓(第二十九名)、台灣(第三十二名)、泰國(第三十五名),以及印尼(第五十名)。
日本向來以豐富的文化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一流的數字經濟,是亞洲旅遊業中最具競爭力的國家,而中國由原來的四十五名上升到十七,進步幅度大。
發展旅遊業 工作機會多
報告稱,隨著國際遊客人數的日益增長和本地區中產階層遊客群體的壯大,東亞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旅遊熱點地區。同時,在二○一三至二○一四年間,東南亞是全球遊客增長最快地區之一。
報告指出,在內外部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亞洲國家需進一步完善數位化與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旅遊業對社會經濟的促進作用。
報告建議,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經濟體應採取措施適應市場變化,例如運用快速增長的移動互聯網工具提供旅行搜索、計畫、點評等服務。此外,還應加大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力度,提高未來的旅遊競爭力。
據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過去四年間,全球旅遊業以每年百分之三點四的速度增長,超過全球經濟年增速,目前已占全球GDP總量的十分之一。世界經濟論壇旅遊業理事會預測,今後五年,旅遊產業年增速將進一步上升至百分之五點二。
這份報告也提到,不管國家貧窮與否,發展旅遊業帶來很多好處與機會,許多發展中國家排名前五十名,強大旅遊業帶來各技術階層很多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