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歷年來積極推動香枝減量、紙錢減量。繼去年行天宮宣布禁香禁供後,昨天艋岬龍山寺也將原本的七座香爐撤除四座,藉由龍山寺的影響力,使台北市寺廟全面邁向環保寺廟之林,為下一代留下清淨、無汙染的環境。
自古以來,國人對寺廟的榮枯,常以香火是否「鼎盛」來論斷,除了善男信女按照習俗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到訪,有更多因為考試、求職、健康、姻緣、從商等因素,到寺廟祈求順心。
信眾通常花幾十塊錢乃至隨緣樂捐,可以取用廟裡供應的香品及金紙。
雖然香火鼎盛,讓寺廟有更多香油錢可從事公益善事,但密集燒香、紙錢,則有空氣汙染顧慮,甚至可能造成信眾健康受損,連帶影響周遭居民,所以不燒香及紙錢,應該是全國各寺廟可以努力的大方向。
因此要改變燒香習俗,透過擲筊方式,取得廟裡供奉神明的允准,也能安撫廟方與信徒的反彈。
這一回創寺達二百七十五年的龍山寺,破天荒經過擲筊取得神明同意,寺內有四座香爐擺放著「封爐」的牌子,以免信徒插香,漸進式地改善廟裡空氣品質。
根據日前台大醫院內科部及心血管中心醫師蘇大成發表的研究,發現龍山寺周邊空氣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超高,民眾有可能出現頸動脈硬化、血壓偏高風險的警訊。
基於改善空氣品質,為信徒及周邊住家民眾的健康著想,這一次龍山寺肯排除萬難封爐,台北市長柯文哲也以「神明也贊成進步的方向」,肯定廟方用心,避免不必要紛爭,做階段性的改革。
我建議龍山寺以「文創」模式設計各種版本圖文,讓信徒透過自由投幣換取與神明溝通的「牋紙」,經過膜拜後簽名,然後交給廟裡工作人員張貼、保存,或蓋上寺廟印戳加持後,帶回去紀念、供奉。
至於販賣香與紙錢的攤販,寺廟主管單位可以將部分販賣品以基本價託售,讓他們有一定的營利而不致失業。
林泉利(新北市/退休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