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十四位新加坡大學醫學系學生,連日來參加「臨床解剖與模擬手術」課程,紛紛表示在如同活人的「無語良師」身上動刀學習,讓他們救治病患會更具同理心。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說明,一般醫學院在大學三年級會上「大體解剖學」,只是在防腐處理過的大體實習,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進一步在七年級時上「臨床解剖與模擬手術」課程。
「臨床解剖與模擬手術」完全模擬外科手術操作程序,由於遺體採急凍後回溫處理,觸感與活體手術幾無二致,捐贈者往生八小時內,經驗血、消毒後,以攝氏負三十度急速冷凍貯存,上課前三天回溫,沒有防腐的大體只可以使用四天,組織器官具有彈性。
曾國藩說,慈濟大學模術手數課程,一次提供八位無語良師,一組約三人實習,包含慈大醫學生、姊妹校學生等,由慈濟醫院各科醫師包括神經外科、泌尿科等九科醫生帶領學生學習氣管插管、插胸管、縫合等手術。
新加坡大學自二○一一年起陸續有醫學生前來參加模擬手術課程,今年人數創新高紀錄。
新加坡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是二○一四年亞洲第一,醫學系學生最想到台灣慈濟大學學習全球唯一的模擬手術課程。
學生蔡明哲說,他們六月三日報到,慈大就安排了模擬手術人文課程,學生與無語良師(捐出大體)的家屬聊天和互動,四日家屬瞻仰最後的遺容,昨天開始為無語良師縫合、入殮,今天送靈、火化、入龕。
「對無語良師生前德行、無私付出,令人感佩。」蔡明哲、張綺恬等人說,慈大特別尊重大體,能有機會在無語良師身上動刀學習,機會難得,「現在學得愈多,將來就能救更多人。」他也會把團隊合作的經驗帶回新加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