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河北石家莊 文/編輯部整理 |2015.05.23 語音朗讀 42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探訪河北石家莊 圖/中新社 古城大名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圖為歌迷到位於大名縣鄧麗君紀念館「筠館」緬懷鄧麗君。圖/中新社 鄧台村是鄧麗君父親鄧樞的出生地。圖為歌迷到鄧台村緬懷鄧麗君。圖/中新社 今年是鄧麗君逝世二十周年,為重現她溫婉的倩影和動聽的歌喉,好萊塢知名視效團隊數字王國,運用數位3D技術、花費五年時間製作鄧麗君的立體投射影像,讓她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現在觀眾面前。圖/中新社 文/編輯部整理 圖/中新社 ■身首合璧佛像原出自河北省靈壽縣幽居寺,說起靈壽縣,或許一般人並無具體印象,但若提起管轄此縣的是河北省省會石家莊,相信許多人早已聽聞這座因鐵路開通而發達、目前是中國大陸服務業與生物產業基地之一的城市,在電子商務經濟風行的現代,素有「北方糧倉」之稱的石家莊還出現「中國淘寶村」。 鄰近京津,西倚太行山,距離北京二百七十三公里的石家莊,一直是中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從二十世紀初發展,如今京廣、石太、石德、朔黃四條鐵路幹線交匯於此,其中京廣線是連線中外交流的大動脈;石太線則是晉煤外運的主要通道。若加上二○一二年全線通車的京廣高鐵(京石高鐵、石武高鐵),以及正在修建的青太高鐵石濟段,石家莊市將很快地進入高鐵時代。 繁華熱鬧的石家莊總人口約一千零四十九萬人(統計至二○一三年),幾乎是台灣人口的五分之二,實難想像,一九○二年法國和比利時修建的京漢鐵路想從這裡經過、設立站點時,當時的石家莊村只有九十三戶人家,且由於名氣小,站名還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直到中國修建山西省第一條鐵路正太鐵路(正定到太原,一九○七年通車),選定石家莊作為京漢鐵路交會點,才因交通優勢逐漸發展成為華北第一商埠。 九樓四塔八大寺 事實上,除了商業快速發展,石家莊是個充滿著佛教氣息的聖地,境內的正定縣古稱「常山」、「真定」,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保定、北京在歷史上並稱為「北方三雄鎮」。 城內古建築極多,所謂「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九樓」包括陽和樓、開元寺鐘樓、崇因寺藏經樓、府前街鐘鼓樓、隆興寺大悲閣、御書樓、集慶閣、慈氏閣和轉輪藏樓,鐘樓上懸掛著重達十一噸的唐代古鐘,千年不墜。 至於「四塔」均為佛教舍利塔,包括臨濟寺的澄靈塔、開元寺的須彌塔、天寧寺的凌霄塔和廣惠寺的華塔;「八大寺」則指開元寺、廣惠寺、臨濟寺、天寧寺、隆興寺、崇因寺、宏濟寺和舍利寺。 另一處佛教聖地則是趙縣(古稱趙州),境內的千年古剎柏林禪寺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晚唐時,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在中國禪宗史上留名。 趙州橋是世界現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好的古石拱橋,不管是從科學或是藝術角度,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位於井陘縣東南,距石家莊市七十公里,海拔一千多公尺的蒼岩山,風景秀麗,吸引許多劇組前來取景,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就是在這裡拍攝。 不是鄧麗君 誰識鄧台村 ■談到河北名人,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已故歌手鄧麗君,生前她曾不只一次在演唱會上說:「我是河北大名人。」這樣的一句話,即使在她往生二十年後,仍有許許多多的大陸粉絲牢牢惦記著。 大名縣是河北省另一個城市邯鄲市下轄的一個縣,據中新社報導,京杭大運河畔的大名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歷史。史上曾三次作為國都,也曾當作陪都。這裡曾出過一個皇帝、兩個皇后,武則天的左右手狄仁傑、人稱「包青天」的包拯,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等名人都在此做過官。除了這些歷史名人,當地人均以大名縣是鄧麗君的祖籍地為豪。 為她圓夢回故里 「要不是鄧麗君,誰知道鄧台村啊!」七十九歲的鄧雨學說得直接,在兩岸阻隔的年代,鄧麗君的歌聲穿越海峽中線,風靡大陸,婦孺皆知「鄧台村」就是鄧麗君的老家。 若從大名縣城出發,車程二十分鐘就能到達鄧台村。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見到一位坐在村口的老大爺正悠悠哉哉聽收音機、抽菸袋,一旁的老奶奶照顧著孫兒,村民對於突然造訪的陌生人早已習以為常。「經常有人來,今天中午還有一波南京和貴州的人過來。」今年五十八歲的張士林淡定地說。 在鄧台村,路邊隨意拉住村民,問起鄧麗君或她的父親鄧樞,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他們所知道的事。與鄧麗君父親鄧樞算是同輩的鄧雨學告訴中新社記者,小時候聽說鄧樞去了台灣,後來他的女兒成了大名人。「鄧麗君的歌好聽」,七十七歲的馬玉文說,五月初還有過一波歌迷到村子裡開演唱會,吸引許多人過來聽,車子停滿村子兩旁的道路。大陸歌手海泉就說:「不是我們追逐鄧麗君,是她的歌聲自然地滲透在我們身體、心靈。」 今年五月八日是鄧麗君逝世二十周年的紀念日,來自山西太原的丁生榮和來自其他地方的歌迷特意到大名縣的筠館和鄧台村,緬懷他們心中的歌后,六十一歲的丁生榮說:「鄧麗君終其一生未踏上家鄉土地,我們希望為她『圓夢』。」 一口流利家鄉話 據了解,鄧台村仍保留著鄧家的祖墳,位置就在村口外通向麥田的一片小樹林裡,石碑上的文字儘管模糊,但依稀可辨,其中一位立碑人就是鄧麗君的爺爺鄧洪慈。 中新社記者採訪四十五歲的鄧子濤,按輩分他要叫鄧麗君「姑姑」,鄧子濤說鄧麗君的兄長鄧長安和鄧長富分別於二○一○年和二○一二年到鄧台村拜謁過祖墳,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兩兄弟都能說一口流利的大名方言,原來鄧家人至今在家中仍經常使用大名話溝通交流。 海內外歌迷 永遠甜蜜蜜 ■根據中新社報導,鄧麗君生前有未到大陸演唱的遺憾,她的三哥鄧長富說,再過三個月,憾事將得到彌補。 今年五月九日,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委託好萊塢知名視效團隊,花了五年時間,運用數位3D技術,將她溫婉的倩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歌迷眼前。這場演唱會,預計八月八日在上海重現。 時隔二十年,鄧麗君在大陸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陸媒以「九○後」年輕人為對象,做「鄧麗君當代印象與評價」採訪調查,在被問到「對鄧麗君的印象」時,年輕一輩不僅熟知,也表達至高敬意,證明她的文化影響及人格魅力不因時間而消褪。 香港鄧麗君歌迷會的創會會長張艷玲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鄧麗君生前每到香港都會安排與夥伴聚會,讓大家至今深深思念,「感覺她只是到遠方唱歌,從沒離開,只不過我自己沒有跟隨。」 每隔一兩年,香港的歌迷們都會選在鄧麗君的忌日組團到台灣來致意,張艷玲說,二○一三年才有大陸歌迷團體跨海出席追思活動,今年則是人數最多的一次。 團體中,有一位坐在輪椅中的甘肅女子方媛引人注目。她的父親告訴記者,女兒出生時遭遇醫療事故,至今無法行走;她兩歲時迷上鄧麗君的歌曲,小鄧從此成為她三十多年來的精神支柱。來自烏魯木齊、與鄧麗君同齡的王瑉則說:「歌后的聲音充滿愛與和平,特別是在『文革』後,聽到她那如同天籟般的聲音,心裡很容易就平靜下來。」 前一篇文章 蘭陵王與天女的生死戀 下一篇文章 比尼會賑災送暖 喇嘛說:「我們學到了」!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2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3【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4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5【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6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7【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8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9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10【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25年柒月 完成的人生2025年陸月 釋迦多寶並坐像2025伍月 諸法因緣生2025年肆月 人人皆能成佛人間福報25週年2025年參月 佛陀在心中 作者其他文章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綠能、新能源車扮發動機 大陸邁向製造強國現代化之路 大陸 10 大趨勢香港觀音寺第二代住持 融靈長老 一生廣結勝緣 功德圓滿 疫後大未來 大陸10關鍵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