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國人缺碘 易變胖又變笨 陳玲芳 |2015.05.21 語音朗讀 22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內民眾可能因為長期未食用加碘的鹽,又少食用含碘食物,如紫菜、海帶,而有「碘營養不足」情形。圖/資料照片 國內民眾可能因為長期未食用加碘的鹽,又少食用含碘食物,如紫菜、海帶,而有「碘營養不足」情形。圖/資料照片 國內民眾可能因為長期未食用加碘的鹽,又少食用含碘食物,如紫菜、海帶,而有「碘營養不足」情形。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昨天發布針對國人「尿液碘濃度」的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五成國人尿液碘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碘濃度下限,推測國內民眾可能因為長期未食用加碘的鹽,又少食用含碘食物,會「碘營養不足」。國健署提醒,長期缺碘易疲倦、怕冷、發胖,造成心智功能障礙。 根據國健署「二○一○~二○一三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分析結果,二○一三年我國六歲以上人口的尿液碘濃度中位數為九十六微克/升,有百分之五十一點九國人,尿液碘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碘濃度下限一百微克/升。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代理組長陳妙心表示,台灣早期為鹽品專賣制,實施全面食鹽加碘政策,但二○○四年鹽品開放自由貿易之後,目前市面上所售國產及進口食鹽並非全部為「碘鹽」,國健署初步推測,這也是國人碘營養不足的主因之一。 陳妙心指出,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須營養素,甲狀腺素可促進身體代謝及組織生長,一旦缺乏時,人體容易覺得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及造成心智功能障礙,尤其,也會因為代謝變慢,容易變胖。 陳妙心強調,天然海鹽中只含有極微量的碘,不足以供應人體所需,選擇加碘鹽來烹飪,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只要選用含碘量二十ppm的碘鹽作為烹飪用鹽,一天就可補充約一百微克的碘。 然而,碘鹽和天然食物中含的碘,會在烹飪過程中流失,因此最好避免長時間高溫煎、炒、煮、炸,採用清蒸、涼拌的烹飪方式,並在起鍋前再放碘鹽調味,減少碘的流失量。 不過,她也提醒,食用「碘鹽」補碘,要與「減鹽」的健康生活習慣併行,成人每日食鹽總攝取量仍不宜超過WHO建議的六公克,否則「鈉」攝取過多,會導致高血壓。 除了選用碘鹽,最好也能搭配攝取含碘豐富的天然食物,包括海帶、紫菜、海苔等海藻類食物,也可由海水魚貝類攝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發布資料,目前全球仍有五十四個國家的人民處於「碘缺乏」狀態,包括英國、丹麥、挪威及紐西蘭等先進國家。 補碘小叮嚀:長期缺碘的人,如果突然攝取大量的碘,可能會有誘發甲狀腺腫的副作用,建議最好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慢慢補充;另外,罹患高碘性甲狀腺腫及因甲狀腺疾病必須接受「碘131」放射檢查或治療的患者,為求提高治療效果,應遵循醫師指示,選用無碘鹽,及避免含碘量較多食品。 前一篇文章 腸病毒疫情 進入高峰期 下一篇文章 不明白斑上身 增皮膚癌風險 熱門新聞 01【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2025.07.2702泰柬衝突升溫 釀12死 31傷2025.07.2503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2025.07.2704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2025.07.2605林聰明行三好淨三業新書發表 推動三好願景2025.07.2606呼吸 蘊藏身心能量2025.07.2707落葉與離層部位2025.07.2508【紅塵禪煙】彼岸2025.07.2709一次失敗的經驗2025.07.2510庭院不除草 吸引鳥兒回來築巢2025.07.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南部豪雨恐爆類鼻疽 3步驟防疫有氧運動增強心肺功能 每周3次每次達30分鐘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農會綠色照顧站 長輩愈活愈年輕肥胖增加心衰竭風險 宜健康飲食管理壓力 作者其他文章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預防熱傷害 孩童多補水休息大暑養生健脾養胃 吃深綠色蔬菜退火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內湖健走教室 實踐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