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人的體重會隨四季變化而起伏,夏天最低、冬天最高。而年節,更是體重控制最可怕的殺手。原因是,冬天從聖誕節以降,接著新曆年、尾牙、農曆年到春酒,聚餐一攤接一攤,體重往往持續飆高。
特別是過年期間,老是坐著看電視、打麻將、吃零食,外加餐餐又油又膩的年菜,腰圍不免又多了一圈「游泳圈」。眼看著下周一各行各業即將開工,不少人才驚覺:幾天工夫,褲腰帶緊了,裙頭擠不下,趕忙打聽新的快速減肥法,也有人打算到醫療院所減肥門診報到。
醫師特別提醒,不要小看年節小胖三、五公斤的威力,若不在兩、三周黃金期內消除,時間一久,會成為「尾大不掉」的永久「心腹大患」,讓你穩居「大腹翁」、「小腹婆」之林。
這是因為,人體原本即有調節作用,體重微幅上升時若不及早控制,長此以往,身體的熱量需求會變大,不知不覺吃得愈來愈多,脂肪就會一點一點地囤積上身。
醫院減肥 首重健康
三總家庭醫學科醫師祝年豐說,每年農曆年後開始門診,三分之一是復胖的老顧客,三分之二是新朋友。
年前醫師大多三令五申,告誡減肥班民眾:減肥沒有假期,切記「小不忍、亂大謀」,過年體重一旦失控,要再回復原來體型,常常需付雙倍的代價;雖然如此,很多減肥的人,還是一到過年便「破功」,不少減肥者回診,平均都胖了一點五到二公斤。
據營養師蕭秉旻估計,年假九天胖上三至五公斤,是很有可能的事,但建議想減肥的民眾,應採取漸進式食療控制法,搭配運動的健康減重法,免得因減重不當,造成酮酸中毒或營養失調。
像是坊間有相當多快速減肥的「食譜」,例如只吃肉或吃蘋果來減肥,短時間來看都還頗有效的,但一段時間後(超過一個月),就會出現營養失調的症狀,甚至因吃得太少,而使身體自動利用體內胺基酸大量消耗脂肪,讓電解質不平衡,進而產生酮酸中毒,昏迷送醫洗腎,並損害到腦部組織,而留下後遺症。
蕭秉旻說,減重門診的病人很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有國小二、三年級就被父母帶來減重的。問題是,減重者普遍都以為:門診減重能夠立即「見效」,因此要求營養師下最強猛的「食帖」。
但人體機能有其極限,每月最多僅能減三至五公斤,超過這個速度,身體便會受不了,而在醫院減肥,最被建議的健康減重方式,是一周減一到二公斤,俟恢復正常體重後,即可維持一般飲食。
運動減肥 持之以恆
根據健身中心的統計,過年放假「堆肥」,一般以肚子最嚴重,吃完坐著不動,最容易在腹部囤積脂肪。尤其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新陳代謝的速度較有運動習慣的人慢,放假更容易變胖,
想要甩掉一公斤肉,平均必須消耗七七○○卡,平常有維持運動習慣的人,在減肥工程上,相對贏在起跑點。此外,保持姿勢端正,則是對抗肥胖的第一步,開工上班沒時間運動絕對不是偷懶的藉口,同樣坐辦公桌,坐姿正確、直挺的人就比駝背多消耗一點熱量,在保持抬頭挺胸端坐的同時,腹肌就在默默的收縮用力「運動」,身體其他部位也會共同施力保持平衡,加強肌肉的協調性。
生活中可以運動、練肌肉的機會其實不少,就算打牌摸兩圈,也能用肩膀和手肘的力量洗牌,練手臂的二頭肌和三頭肌,碰牌、推牌也能練上臂前三角肌!
年後減肥,特別以腰、腹、臀為重點,簡單在家裡就能進行的動作,持之以恆做下去,效果不見得比健身中心的器材差,總之,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