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朋友就部分基層診所決議每月將休診四天的合理性,向健保局提出質問,所得回覆是:一、先進國家醫師均周休二日,即使感冒等小病也須預約。二、台灣因就醫過於方便,民眾不知珍惜,導致醫療資源浪費。三、醫師診療時間的終極目標是周休二日;三月起高高屏澎基層診所月休四日只是起點,日後晚間問診也可能漸次取消;民眾應有看病須請假或掛急診之心理準備。
這論調看似合理:醫師也是人,也需要有時間休息與做悠閒活動;尤其日前發生多起醫師過勞猝死事件,更令醫師們開始重視自己的生活品質,不願再因漫長的醫療時間賠上健康。基層診所月休四日兼顧醫師的權益與尊嚴。
但目前台灣的薪資結構與先進國家尚有相當差距,社會福利制度也未臻完善,許多弱勢與貧窮家庭未得合理照顧。如要他們自己或家人生病時,冒著被扣薪水甚至被革職的風險請假看診,或付出超高掛號費掛急診,實在太殘忍。
常言道「醫者父母心」,其實絕大部分醫師仍懷「視病猶親」之心。許多基層診所之所以採月休四日,是以行動對健保局一再扣減診所醫療費用表示抗議。
健保局應先就本身冗員太多、財務管理不佳所形成的財務黑洞徹底改革;對基層診所宜加強督導,而非一味扣減其醫療費用,方能提升醫護人員工作意願,兼及提高醫療品質。
其次應增加基層診所醫護人員名額,建立輪休制度,讓每位醫護人員均可享周休二日之福立,而診所業務可照常運作、日日看診;如此必可創造病患與醫師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