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由〈人間福報〉主辦的「松柏公益演講系列」,第三場於十六日在佛光山南台別院舉行,由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王連常福教授主講「長照─為幸福作準備」。由於日前台灣才剛通「長照法」,王連常福設定的這個主題正切合時事潮流,加上「長照」問題近年來已成為台灣社會迫在眉睫的議題,南台別院湧入數百聽眾,關注專家對此議題的現身說法。
王連常福指出,日前立法院剛通過的長照法,只是「狹義的長照」,針對的是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依其個人或其照顧者需要, 所提供的生活及相關醫療照護。如果要考慮「廣義的長照」,那就要有「安老」的作法,首先要積極防止失能,才有幸福老年的可能。
王連常福指出,台灣四、五十年後面臨的老年社會,十幾個人中,就有一位失能者,需要因應不同家庭狀況、不同的個人需求之多元化的照護體系,而這不是個人能力可做到的,一定要政府力量介入;即使個人有孝順的子女和充裕的金錢,要是沒有長照的知識、沒有適合老人居住的好社區、沒有付費的機制,及防範道德危機而制定的保險及法律規章,一樣會發生很多問題。
長照法上路之後,隨著法令的推動及產業的發展,也許可以先解決一部分問題,但隨著少子化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王連常福認為,政府還要在「幸福安老」方面,作更多的努力,例如推動正確的防老與健康知識、建設完善的安老外部環境及開發各種需求的銀髮產品等。
至於每個人,對於總有一天會降臨在自己身上的「老」,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王連常福認為,每個人都希望長照法的福利對自己只是「備而不用」,所以現在應趁著未老之時,為自己找出「老人健康處方簽」,訓練自己的體適能,學習各種新知、找到讓自己時間不夠用的興趣或工作,沒時間覺得自己老、永不服老、活得自由自在,再老都不需要他人太多照顧,這才是「幸福安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