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赴大陸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並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見面;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此多所批評,在與工商界座談時表示,「兩岸牌」不能完全解決台灣的問題。「國民黨花太多時間在兩岸牌上面,還是要把重心放回大家關切的內部經濟問題與社會問題。」
蔡英文關心台灣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而最急迫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低薪、高房價、高失業率、貧富懸殊無一不是經濟問題。經濟要解悶、要脫困,政府想盡辦法,包括推動房地合一稅、徵證交稅,要參加區域性經濟組織,可惜成果有限,民眾也無感。
今天的悶經濟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從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的鎖國政策,使得台灣的經濟無法繼續躍升;蔣經國時代所累積的厚實基礎日漸消蝕。等到國際間都相繼搶進大陸市場,才發現自己已經遠離亞洲四小龍的行列,大陸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馬政府上台後,面對世界各國馬不停蹄,就算跑盡全力,還是落後一大截,被先進國甚至亞洲鄰國遠遠拋在後面。如南韓在大陸的積極投入,簽訂中韓雙邊貿易協定,幾乎各行業的先機都被南韓搶盡。而台灣卻因為反中心態,反對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甚至要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來箝制兩岸政策,在這樣的情況,請問台灣的經濟怎能突破。
台灣一心一意想加入國際區域經濟組織,蔡英文的理論是「從國際走向中國」,但從歷史和現實的軌跡來看,台灣如果不透過中國大陸幾乎一步也走不出去,尤其今天其在國際上「喊水會結凍」。台灣有什麼籌碼繞過中國走向全世界。過去加入WTO、APEC無不是透過與大陸協商的管道。
大陸最近籌設亞投行,全世界已經有七十幾個國家搶入,台灣在最後一刻才遞出申請意向書,民進黨還高調認為「中華台北」的名稱被矮化,不知道今天的世界已是怎樣的局面,還坐在家裡當大王。大陸最近推出「一帶一路」的國際經濟大戰略,也吸引了包括歐洲先進國家的高度參與,這一個對台灣經濟發展有起死回生作用的還魂丹,台灣卻沒當一回事,其自外於中國、自外於全世界的無知狀態令人咋舌。
國民黨謹小慎微,馬政府面面討好,結果聲望大跌,最重要的是蹉跎了良機,到今天不但經濟沒有起色,連大陸開往全世界的經濟順風車都沒搭上。這一方面要怪馬總統沒魄力、沒擔當,另方面當然要怪反對黨以少數杯葛多數,處處以意識型態阻撓國家發展。
在九合一敗選後,朱立倫幾經考量,終於登陸和習近平見面,除了深化九二共識,也期盼台灣能夠加入區域經濟組織。這兩個重點其實就是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沒有九二共識,兩岸政治沒有穩固的基礎,在隨時都可能「地動山搖」的情況下,台灣還談什麼發展?台灣無法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只有等著被邊緣化,而不透過中國大陸,台灣憑什麼加入國際組織?蔡英文說,「兩岸牌不能解決台灣問題」;請明白指出如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