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在北京與習近平相會,習近平首先細數國共會談,包括連戰、吳伯雄共三次,朱立倫則是第三位造訪的國民黨主席。不同的是,連吳是準備交棒的(或榮譽)黨主席,朱立倫是剛站上舞台的新生代。
事前,媒體預測朱習會只是「會面」,不會是「會談」,但習近平細數國共「會談」,留下模糊空間。習近平不糊塗,必有深意:一,論輩份、黨政資歷,朱立倫都不及連吳;二,朱立倫雖是黨主席,畢竟只是新北市長,「會談」結果能否落實於大政策,有待觀察;三,朱立倫談述兩岸議題不多,北京要對他多觀察,不急於出牌;四,明年大選在即,朱立倫雖稱不參選,仍被視為強棒,北京不欲落人「介入選擇」口實;五,國民黨明年可能輸掉大選,現在「會面」即可,不急於「會談」。
朱立倫對習近平說,希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在亞太和平、環保、經濟等領域合作。就北京看,兩黨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進程認知,在二○一三年六月榮譽主席吳伯雄與習近平會晤時,已陳述至「一個中國架構」概念,朱立倫現只提九二共識,是往回退。
不過,九二共識在台灣頗多雜音,民進黨認為根本不存在。其實九二共識已存在多年,這些年來時移勢轉,早非當時「建立共識」的時空環境,未嘗不可重新談出「一五共識」,直接跳過「有無九二共識」的無意義口水之辯。
民進黨密切注意朱習會,蔡英文說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不應「國共化」,更質疑黑箱化,憂心「九二共識」擴張到國際關係,把台灣國際發展嵌在一中框架中,限制國際空間。朱立倫反問,兩岸當然應該有「民共關係」,但為何獨缺這一塊?
從前國民黨與大陸接觸,動輒被扣「賣台」帽子,無論得失功過都遭抹紅。綠營自我限縮,逢中必反,鼓動、附和年輕人「反中」、「仇中」,使自己失去與對岸交手的立場和機會。既然退出兩岸棋局,那是不是該「觀棋不語真君子」?
兩岸關係當然不是國共關係,綠營與其「下指導棋」,坐壁上觀,何不就此起而行,加入棋局。若只出一張嘴,只當觀眾,是不會得分的。
朱立倫強調兩岸關係發展的「下一代」觀念:就年齡,習近平比他稍長八歲,就黨職,朱是國民黨主席的世代交替;兩黨交往模式能否平穩進入「下一代」,是兩岸交流的重要變數。時間與變數是正相關或負相關,則要看雙方如何互動。
英國即將國會大選,保守黨首相卡麥隆四十八歲,挑戰的工黨領袖米勒班四十五歲。年輕未必是優勢,但兩岸領導人遲早將世代交替,「下一代」的歷史感與國際視野,可能因日趨明顯的國際地緣政治影響,而有更靈活思考,現在就該開始因實、因勢利導。
但從太陽花學運來看,部分年輕人存在「反中」、「仇中」意識形態,民進黨想藉機收割而不可得。年輕世代紛紛組黨,希望跳脫藍綠,走出不一樣的路。諺云「臥榻之側,豈容猛虎安睡」,但若真有老虎,要裝睡而當作老虎不存在,豈非等死。坐上談判桌、加入棋局,才能在兩岸會談中真實「存在」,才能建立「民共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