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說他沒有世間的文憑,但是他卻有著極高的學問和修養,這得益大師的自我教育。大師是酷愛讀書的,他在文中說:「可憐的貧僧,當初四五十年前省吃儉用,甚至把午餐的錢省下來,就為了買一本書,誰又知道貧僧這種對文化教育愛好的性格呢?」我深受感動,自己好些年都有點心浮氣躁,真正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並不多,所以經常智慧不足,自尋煩惱。
大師在苦難中學習,把苦難當作一切當然發生的事情,平靜地接受,認為自己正在受教。我想,苦難是讓心靈得到磨砥和歷練的機會,就我而言,這一方面實在是差得很,生活中並沒有太多的苦頭,僅僅是學業的壓力偶爾還會被我放大,想來自己內心實在是一點力量都沒有。
大師在因緣和大眾中學習,大師說:「支助佛光山的人,我們把它看成順的因緣,批判我們的人,我們也把它看作逆增上緣。」
在歐盟的資助下,世界範圍內,一千四百萬的孩子可以得到小學的教育,三萬七千的學校被興建或重建,我當時已然被歐盟的樂善好施和擔負起一個共同體的世界責任所感動。但是當我看到大師所做的,我才真的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歐盟是集歐洲二十八個富庶國家的總權力機構,它有充足的資金運作這些事情。
大師憑藉的是其願力和感召,每一個專案到最後都落實在具體的法師身上,這樣的盛舉已然讓我感覺到自己語言的匱乏。大師的境界,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宋曉璇(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