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南師範大學教授吳金水是臨床心理學專家,曾做過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發現有些學生心理不健康,根源竟是家長與教師,有些師長喜歡講孩子缺點,而把他們的優點視為理所當然,使孩子失去信心。
吳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舉「拒學症」為例說,孩子因受到父母壓迫性學習,追求好成績為唯一目標,卻演變成拒絕讀書,拒絕學校。他呼籲師長,讓孩子「順其自然往前走」,用寬博豁達的態度面對成績,不視為唯一,「退步是正常的」,因為唯有退下一步,才能跳得更高。
美國十九世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多數人一生只發揮不到一半的才能,其他潛能在不知不覺中退化了,批評使人的能力枯萎,鼓勵與讚美則可以把人的能力發揮出來。他說:「人類性情中最強烈的,是渴望被認同。」
每個人天生渴望得到他人讚賞,許多實驗證實,褒獎的效果大於懲罰,一味批評將無法期待好效果。傳統教育方式,責備多於鼓勵,令人不僅能力、甚而信心枯萎。吳教授對師長的呼籲,就是基於這個道理。
福特汽車前總裁皮特森每天寫紙條稱讚員工,「你每天最重要的十分鐘,就是鼓勵員工的時間。」他說,如果只從企業經營角度去衡量員工的努力,企業進展有限。如果同時用「腦」與用「心」去領導,誠心肯定每個人,就能激發個人動力;當每個人都成功時,團體必能成功。
日本心靈課堂「DEZUKA」主辦人手塚千砂子助人多年,歸納出「讚美日記」,融入啟發課程,使許多人因此走出生命低谷,重獲幸福。她發現效果驚人,研讀許多腦科學書籍,發現原來「讚美」能活化大腦,形成「讚美迴路」。她到處演講,並經NHK晨間放送,獲得極大迴響,更在福島三一一大海嘯後撫慰了許多日本人。
讚美優點,是人際管理學不可或缺的。皮特森的做法,就是促發了「讚美迴路」。據生理學研究,笑聲可以刺激身體,產生兒茶酚胺,這種荷爾蒙會引發大腦釋放腦內啡,這種化學物質能減輕疼痛,使人舒暢,並可阻止身體產生壓抑免疫細胞的荷爾蒙,改善免疫功能。
美國的心理學家表示,讚美「注射」到人心後,「藥效」可以安撫受傷的心靈、趕跑寂寞和沮喪。不但如此,讚美別人,對自己也有好處。斥責別人時,自己的心情不會好,脈搏、血壓和肌肉張力都會上升。讚美別人時,心情好,讓人鬆弛,使人的感受力更敏銳,比較能以不同的觀點面對困境。
讚美不僅是個人相互間的事。中東、西亞地區連年戰爭,許多難民逃往北非,再經海路到義大利,船難頻傳。教宗籲請國際社會採取措施,並表示許多人葬身地中海,數萬人被義大利海軍救起,「對於義大利接納大批難民,我要表示感謝。」
義大利因為難民太多,多次呼籲他國協助收容。自敘利亞內戰以來,已有一百七十萬人逃到鄰國,約旦收容最多,有世界第二大難民營之稱。在歐洲德國是收容難民最多的國家。媒體常報導戰爭,譴責罪行,可是卻鮮少讚揚這些國家的義舉,各國也吝於誇獎。教宗的感謝就是一種讚美,國際間多些溫馨,「讚美迴路」應會形成和諧、和平之路。(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