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委會漁業署表示,桃園近三萬噸含孔雀綠的毒鰻魚,源頭為雲林縣養殖業者,已請雲縣府對其進行移動管制,並依法處置,該批鰻魚均已全數查扣,並未流入市面,請民眾安心。
漁業署說,初步了解可能是謝姓業者用藥觀念錯誤,或是過去殘留在養殖池的底土被汙染過,導致鰻魚驗出微量孔雀綠殘留,將輔導他加強放養前養殖池曝曬及消毒,或協助其降低養殖池底泥汙染殘留,避免日後續養鰻魚又被汙染;但若查明是他蓄意使用孔雀綠,將依法處分。
食藥署表示,依現有資料看來,可能是國內養殖業者違規使用,過去三年市售鰻魚均未檢出;但專家表示,此事件如同豆干含二甲基黃,國內可能已使用很久,政府不能只禁用,應調查、改善養殖環境,確保國人健康。
台灣毒理學會秘書長、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姜至剛表示,孔雀綠其實是染料,用在養殖魚類,只要濃度零點零三ppm就有很好的殺菌效果,但因動物實驗認為有肝腫瘤、畸胎等疑慮,包括台灣在內多國都已禁用。
姜至剛說,孔雀綠半衰期約半年,會存積在魚池的底泥及其他生物細胞中,如果使用流動的水,消散速度會比較快。但學界並未調查養殖業使用孔雀綠情況,之前國內發生豆干使用二甲基黃事件,可能「用很久卻沒人講,直到被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