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適人間】追尋

文/陳菽蓁 |2015.04.22
1213觀看次
字級

文/陳菽蓁

等待時別忘了最初追尋的決心。

貝多芬在音樂生命的巔峰時期失聰了,他聽不到遠處的笛聲和教堂悠揚的鐘聲、聽不到自己為心儀女孩譜出的鋼琴聲,也聽不到人們被他偉大作品感動的潮水般掌聲。

然而二十八歲起,逐漸耳聾的貝多芬聽到自己的絕望,但同時也聽到了內心追尋真善美的聲音。

終其一生,貝多芬在音符裡不斷的追尋真善美,他的偉大除了憾動人心的音樂,還有強韌而執著的性格所造就的一生。

感官的殘缺,無損於一個創作心靈的偉大,只因為前方有美好的追求。

追尋你心中一向所希冀的,你有時會心跳加速臉紅耳赤、精神抖擻腳步輕快,也許你會因為種種的原因放棄什麼,但不會因而忘記追尋的本懷。

你知道一旦失去了追尋的熱情,內心將會陷入無邊的空白,你的感官將不再受到美好事物的吸引,你食不知味、睡不安穩、花兒不香、風也不溫柔了。忘記了追尋,也就忘記了生起勇氣和力量。

世間總有許多值得追尋的事物,是它們增添了生命的顏色與重量,使得往前走的你更加理直氣壯。

無論是天涯海角的燈塔、燈火闌珊處的一抹微笑、夢中偶見的漆墨大樹、暗戀了許久的那個人,或是蘊釀了半輩子的理想,與準備了幾十年的壯遊,都能讓人朝思暮想魂縈夢牽,也讓人意氣風發日子充滿了希望。

梭羅追尋在原野森林中和自己坦誠相處的日子,二十八歲那年在華爾登湖蓋了小木屋,獨自度過了兩年又兩個月夢幻時光,寫成了雋永不朽的《湖濱散記》。

四十五歲就離開人世的亨利.大衛.梭羅,生前默默無聞,死後聲名不墜,因為華爾登湖的沉思、散步身影,已深深印在世人心中。

《湖濱散記》的寂靜與孤獨,也治癒了百年來許多枯萎、粗糙的心靈,人們對書中處處流露的自在、坦然又全然自主的充實愛不釋手,在無法掩卷的同時,也提醒了讀者自身對性靈與自我的追尋。

浩瀚宇宙中的間隙過客、大海裡的小小浮漚,人在時間與空間的無垠裡、在夢幻泡影的無常中,顯得萬分的渺小與卑微;但小小的願望與理想,總會因堅持而產生力量,在一片虛無中綻放異彩──只要你有勇氣去追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