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淺說禪畫(中)— 道釋畫

文與圖/陳牧雨 |2015.04.21
1701觀看次
字級
遊藝筆記 淺說禪畫(中)— 道釋畫 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不過,禪對中國畫的影響﹐並不僅止於提供水墨畫的南北分宗理論基礎而已﹐事實上,更直接的使得水墨畫出現了「禪畫」這一特別的類別。

「禪畫」就字義而言,當然就是指跟「禪」有關的繪畫。

不過這種「有關」,其實也分為表相以及實質內涵兩種關聯。

就表相來說,是指繪畫所描述的內容是與禪有關的人物或故實﹐也就是所謂的「道釋畫」。

中國古代著名的《宣和畫譜》(書成於一一二○年),將中國繪畫分為十門: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等。

由於道釋畫不同於一般人物畫,道釋畫的主題是神佛不是一般的凡人,是非常神聖莊嚴的題材,所以必需具備有比一般畫家更高的靈性,才能畫得出神佛的精神以啟發世人。

因此,《宣和畫譜》特別把「道釋畫」從人物畫裡分離出來自成一門,而且排在第一位,可見畫史上對「道釋畫」這一門的重視。

《宣和畫譜》道釋畫敘論中說:「畫道釋像與夫儒冠之風儀,使人瞻之仰之,其有造形而悟者,豈曰小補之哉!」意思是人們從道釋畫中瞻仰神佛之際,說不定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提升而悟道,怎麼能當作小事來看呢?

然而道釋畫,其實應該分為道家畫及佛畫兩類。其中道家畫在畫史上所占的比例並不多。以畫鬼神或老子騎牛、老子出關圖或八仙過海等道教故事人物,現代廟裡的壁畫浮雕大都是這一類的畫作。

而早期的中國人物畫,其實大都以「佛畫」為主,內容主要描繪佛教故事或人物,如:佛陀或菩薩。後來才逐漸轉而畫羅漢和觀音。風格上也漸由宗教的嚴肅性,轉而趨於文學的賞玩性。

其中羅漢畫更是歷代畫家所喜愛的題材,主要的原因是:羅漢介於佛與人之間﹐有著佛陀度世救人的情操﹐卻不必如諸佛相貌的合於法度,且在造形上畫家保有更多自由及自主性。

根據畫史記載,三國時代的曹不興見了西國佛像,乃研習其法而盛傳天下,是中國佛畫的開山祖師。

而根據《宣和畫譜》的說法,古代道釋畫的代表性畫家有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以及南朝梁.張僧繇三人,合稱「六朝三大家」。

可以說到了東晉時代,畫家更多以畫佛像為能事。道釋畫名家輩出,當然流傳下來的作品自然不少,甚至連山水畫家的董源,都曾畫過「巖中羅漢像」呢!

另外,自從北魏樂僔法師開拓敦煌石窟以來,開始了中國的石窟藝術的發展,也因而為中國保留了大量的佛畫。

中國現存石窟有: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四大石窟。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的瑰寶。其中以敦煌石窟(莫高窟)最為有名。

一九四一年,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帶著家眷、門生自成都來到敦煌,原本預計在敦煌石窟內停留三個月臨摹壁畫,三個月後卻發現欲罷不能;到最後,張大千的敦煌之行,耗資數百萬,費時近三年,臨摹了大量的壁畫,才讓現代世人窺見了敦煌藝術的偉大與豐富。

張大千的藝術,也自此注入了極大的養分,不只受益於壁畫如飛天等的線條及造型,也更體會了敦煌壁畫的濃郁色彩的瑰麗特質,以至於影響到他晚年大量運用石青、石綠、朱砂等不透明的礦物顏料,而發展出獨特,有青綠山水特質的潑彩繪畫。

雖然現在許多人對張大千入敦煌一事褒貶不一,有人質疑他有破壞古蹟之嫌,然而,敦煌也因大千而開始讓世人注目;而敦煌之行也將大千的藝術推向了另一波高峰。所以功大於過應是持平之論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