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六十三歲蔡先生,五年內接連罹患第三期胃癌與第四期攝護腺癌,後者治療棘手,常讓他痛不欲生。蔡先生前後歷經多種治療方法,包括每月需自費十一萬元之「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所幸,自去年十二月一日起,該口服新藥已納入健保給付,使得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有了治療新利器,蔡先生也重燃生機。
蔡先生於五十四歲時發現罹患胃癌,手術後恢復良好。不料,卻在五十九歲的農曆新年期間,因骨刺造成坐骨神經疼痛,在轉為強烈劇痛,被救護車送至醫院時,確診為攝護腺癌第四期患者,且癌細胞已移轉至骨頭。
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攝護腺疾病防治中心歐宴泉主任表示, 攝護腺癌是男性第五大癌症,每年新增近五千名病例,因症狀不明顯,其中三成四發現時,癌細胞已轉移至附近或遠處器官。
轉移性攝護腺癌確診後,主要以荷爾蒙治療為主。用荷爾蒙治療,平均兩年疾病可能惡化,然後持續化學治療。
歐宴泉說,口服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不但方便使用,且其有效性、安全性佳,能延長患者存活時間,減輕疼痛、且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歐宴泉表示,預防攝護腺癌惡化,必須從日常的飲食生活著手,包括必須要注意均衡的飲食,多加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