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櫻哲學

江芊嬅 |2015.04.09
1201觀看次
字級

文/江芊嬅

冬春之後,已不太下雪的北海道,也開始降下了粉色的雨。

吉野櫻正大肆地在高緯的北海道境內綻放著,巍峨粗壯的枝椏和柔美細小的花瓣,有些衝突,但我就愛它這般的違和感。

京都電視台上的「賞櫻前線」的報導,由南至北,連成淡粉色一線的,始於「哲學之道」。

隱身於都會區中,靜謐的「哲學之道」,頗有哲人況味。或許古都的往昔鉛華已經被洗去,大道街衢已成了一片交雜而繁榮的熙熙攘攘,但小巷終歸還是樸實,彷彿融入了老舊時代的縮影,彷彿泛黃的老照片,彷彿時間就這麼停了。它名字的緣由,我早已沒了印象,只覺得這條巷子就該像這樣被賦予一個禪意的名字,如同道旁的吉野櫻,本身反差的衝突,卻又存在地,如此哲學。

新雨打落,落在腳下的石階、斜張的屋簷、斑駁的磚牆和櫻花樹上,跟著灑落的,還有淺粉色的花瓣,鋪在綠色的苔蘚、鐵灰的石道上,我小心翼翼地不踩著地上嬌嫩的片片粉紅。午後的雨愈下愈大,已半溼的大衣傳遞著陣陣寒意,我快步走進屋簷下避雨,此時身後茶屋的紙門拉開了,老闆娘向我微微欠身,示意我進屋休息一會。選了個靠窗的座位,我安靜地欣賞窗外粉雨紛紛。

眼前的空桌已上了一碟精緻小巧的和子和一碗抹茶,切下了櫻花瓣狀的和子淺嘗,過分的甜膩,然而,卻在我喝下茶的片刻後,那股甜膩被沖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抹茶的清香,兩者的互補後,讓甜不再厚重,讓澀不再苦口。望著窗外綿延數里、怒放粉紅色的吉野櫻,我看見了衝突存在的哲學。

粉紅色的花瓣固然柔美,但少了枝椏的陪襯,卻略嫌冶豔穠麗;筆直的枝椏固然挺拔,但離開花蕊的點綴,卻顯得過於單調剛硬。

眼前如水墨畫勾勒的一派和諧,讓我出了神。

在傍晚的炊煙升起前,我在彷彿跌入蟲洞夢境似的邊緣,看著一片片粉色櫻花瓣落入樹下潺潺小溪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