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金鳳
記憶推回到民國六十幾年,那個時期的我在讀小學。社會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我們住在澎湖的小村落裡,每個家庭連「吃」都可能發生問題,父母親哪有能力買玩具或做些遊樂設施給孩子們玩,我們都要自己想辦法,自行研發些小遊戲,日子才會過得充實有趣。
那時候我記得我會自行縫些小沙包,和幾個女同學一起玩,即使有時候沙包接縫處,線沒縫緊沙子漏一地,大家也玩得不亦樂乎;另外我們還會在家門前或是廟口地板上畫格子,然後大夥一起玩跳格子;有時候是玩捉迷藏,鄉間空間大,小孩體力好,大家都可以藏很遠,跑很快,玩很久,都不會有累的感覺。
我們玩家家酒,給紙娃娃做衣服,披著小被子像小飛俠跑來跑去,或是學著演戲台上的武俠歌仔戲。我們還到郊野抓蚱蜢、玩蝸牛,到海邊玩海參、抓螃蟹,以兩個鋁瓶裝上一條長線當話筒傳音,元宵節慶時,老爸則會以紙或是鋁罐幫我們做燈籠,讓我們晚上提著燈籠去探險。
跳繩可以自己跳,也可以大家一起跳,跳不過的人就在一旁休息,我們還去爬樹,看誰爬最高就是冠軍,老樹的藤蔓很長,我們就學泰山拉藤搖晃,或是腳勾藤蔓向下倒立;初生之犢就是無所畏懼,什麼都敢做,什麼都不怕,即使身陷危險我們亦不自知,但時間也就這麼過了,這些玩過的小遊戲已成追憶。
隨著年紀增長,知道很多事情的危機與後果愈多後,就會生出恐懼心,做任何事前即變得考慮再三,裹足不前,還好小時候曾玩過這些好玩又有點刺激的小遊戲,如今腦海的紀錄庫才有豐盛的畫面,為自己的人生增添美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