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導航服務商TomTom公布全球二百十八個交通壅塞城市,第一名土耳其伊斯坦堡,塞車時間比平常多花五成八,台北名列第十一,塞車時間比正常行駛多三成九,晚上尖峰更多出七成七,大陸最糟的重慶排名則在台北之後。
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回應,用尖離峰時段計算「壅塞指數」,僅能代表相對值,非真正行車速率,隨台北捷運網逐漸成形,未來更要提升公共運輸功能,讓交通更順暢。
TomTom執行長古迪恩則認為,傳統因應壅塞是新建或擴建道路,但加大即時路況資訊服務傳播範圍,有助駕駛依路況快速到達目的地,還提供政府改善交通所需資料。
不管評比與民眾觀感有無落差,台北交通雖有改善,但仍屬壅塞,應是不爭事實,確有改善空間。
除了建構更便捷的公共交通運輸網絡,如何抑制自小客車數量、特定區域於特定時段是否交通管制、交通動線(單行道或公車專用道)重新規畫、紅綠燈序號及秒差調整、如何加強即時路況資訊之傳播等措施,都是改善的重點。
陳晴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