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立委趙天麟昨天舉行「丙烯醯胺高溫油炸食品管理」公聽會,衛福部次長許銘能表示,預計三個月內提出「企業監測食品中丙烯醯胺之指標值」草案,並訂定企業指引。
台大食科所特聘教授葉安義表示,澱粉經高溫油炸產生丙烯醯胺,國內僅少數生產薯條的廠商使用真空油炸,不會產生丙烯醯胺。
研究抽樣發現,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差異大,含量超過一毫克的食品,包含薯餅、薯條、洋芋片、油條、杏仁、黑糖飴等,十二歲以下族群,平均攝取量高於成人。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丙烯醯胺造成神經毒性的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零點五毫克,造成生殖系統毒性的攝取量,為每公斤二毫克,也就是說,六十公斤成人一天吃下一百二十毫克丙烯醯胺,長期食用,可能造成卵巢癌、睪丸癌等。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丙烯醯胺被世衛組織證實為可能致癌物質。政府應主動出擊,例如訂定企業指引,監測市售食品的丙烯醯胺濃度並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