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化石 象化石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2015.03.26 語音朗讀 191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澎湖海溝出土的猛象(左)和古菱齒象(右)的臼齒化石,很像鞋底。圖/王良傑、陳志鵬 澎湖海溝出土的一截象牙化石,很像木頭。圖/王良傑、陳志鵬 象的脊椎化石,上方有一個大椎孔讓脊髓通過,比人類的還大。圖/王良傑、陳志鵬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台灣出土的古象化石紀錄,大部分為五十萬年前出現在「左鎮動物群」中的劍齒象與草原猛 象,以及一萬年前出現在「澎湖動物群」中的古菱齒象。現今地球上,雖然僅存亞洲象與非洲象,但讓小朋友最感興趣的是在《冰原歷險記》中出現的長毛象。長毛象是猛 象的一種,所以,台灣曾經是另一種猛 象的生活樂園喔! 猛 象有生活在北方寒帶和南方溫帶兩類,北方的猛 象擁有一身長毛,俗稱「長毛象」;而南方的猛 象體型較小,毛短怕冷,我們常私下稱牠們為「短毛象」。冰河時期,北方變冷,台灣海峽海水下降,露出陸地,短毛象便從大陸北方步行來到澎湖海溝和台南左鎮一帶避寒,後來地球暖化,海水上升,台灣海峽又充滿海水,讓短毛象回不了家,加上之後全球性氣候異常,生態失去平衡,讓牠們無法適應而滅絕,最後僅留下化石證據。 象牙具有防衛和採集食物的功能,是由門齒演化而來,不是犬齒,和老鼠的門齒一樣,沒有牙根,因此可以終身不停的生長,形狀就像一根彎彎的木棒。象牙化石的橫切面乍看像年輪,因此常讓人誤以為是木頭化石;但仔細看,能發現許多密集的菱形圖樣,是由兩組水波狀條紋以不同角度相交形成,稱為「薛氏線」,根據不同的相交角度,可以區分出是屬於現生象或猛 象。 象的臼齒像一塊塊的磚頭,咬合面形狀像鞋底,根據那一排排的齒板形態,可以辨識出象的種類。象齒分別長在口腔中的左方上下、右方上下等四個位置,牠的換牙方式,不像人類是從上下的垂直方向進行替換,而是由後面的牙齒,從平行方向往前推,把前面磨壞的牙齒推掉。象一生會換齒六次,總計二十四顆,最後會因無法嚼食而死去。野生象的平均年齡約為六十歲,不過,動物園的大象因為被餵食較細緻的食物,因此得以延長牙齒的使用年限,也延長了壽命。 大象屬長鼻目,鼻子非常強壯有力,可是裡面除了筋肉以外,連一塊骨頭都沒有,因此台灣沒有發現過象鼻化石。有趣的是,大象為了咀嚼樹枝,整個頭骨和牙齒變得厚重,只能緊貼著身體,支撐頭部的脖子,就不能像長頸鹿那麼長,而為了喝地上的水,鼻子就變長了。 前一篇文章 快樂塗鴉簿 信任 下一篇文章 夢想音符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國際青年聚佛光山 行佛落實三好2025.08.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快樂塗鴉簿】靜物寫生 【童詩.童思】形狀派對【快樂塗鴉簿】美麗的春天【快樂塗鴉簿】桐花樹下【天南地北聊音樂】阿爾卑斯山的清新氣息~ 鱒魚五重奏【快樂塗鴉簿】幸福列車 作者其他文章認識化石 牛化石創作DIY 蔓藤上的蜥蜴和昆蟲認識化石 珊瑚化石創作DIY 海洋生物認識化石 貝類化石認識化石 海膽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