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嘉敏
竹,象形字,甲骨文像兩根細枝垂下六片葉子;金文卻有所變形,將連在同一節上的兩枝寫成平行,並誤將三葉併垂的中間葉片,寫成不同於葉片的直莖;小篆基本上承續了金文字形。
白話版《說文解字》:「竹,冬季生長的植物。象形。下垂,像箁箬。所有與竹相關的字,都用竹作邊旁。」以竹為部首的字,大部分是樂器、竹器和記載文字的物品。
竹是多年生常綠植物,細長的管狀竹莖,內部是中空的,有很多隆起的節,質地堅韌,種類很多,可供作建築、製器之用。此外,大家愛吃的竹筍,就是竹子幼嫩的地下莖仍未木質化的部分。
由於竹子中空且細長,所以適合做樂器,如笛、簫之類,所以產生了如絲竹(琴瑟與簫管等,泛指樂器)、絲竹樂(組合絲弦樂器和簫管樂器所共同演奏的曲子)等與樂器有關的詞語。
也因為竹的莖質堅韌,再加上重量不重,所以成為古時簡冊的材料,像是竹帛(簡冊與縑素,古代用以記載文字,引申為史籍典策)、竹簡(古代還未有紙時,將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寫文字)等等。
竹也是古時做玩具的材料,如竹馬(一種童玩,多以竹竿製成,充作馬騎),以及放鞭炮的材料,如爆竹(古時以火燃竹,會劈啪作響,用來驅鬼。現在則用紙捲裹火藥做成,點燃引線就會炸裂,發出巨大聲響,常在喜慶時燃放)。
另外,竹子的空心,象徵「虛心」;竹子的竹節,象徵「氣節」;竹子的耐寒長青,象徵「不屈」;竹子的高挺,象徵「昂然」;竹子的清秀俊逸,象徵「君子」。竹子,可以說是完美士人典型的代表,所以,古代的文人雅士很喜歡以竹做文章。
從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竹子可以說是多用途的植物,也是最具文化氣息的植物,怪不得蘇東坡會說:「無竹令人俗」啊!
動動腦時間(猜歇後語):
「竹籃兒打水」。
答案:一場空。因為竹籃子有縫隙,一裝水很快就漏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