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義大利計程車司機十七日在杜林示威,抗議Uber叫車服務影響他的生計。圖/法新社
Uber叫車服務公司中東與非洲區總裁庫瑞在手機上展示該公司的服務。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興叫車服務Uber在紐約已讓傳統計程車業備感壓力。最新報告指出,計程車貸款業績下滑,載客量也漸流失,而Uber目前平均每天載客已經超過十萬趟。
以智慧手機為主的美國叫車服務業Uber在紐約營運短短幾年,即因新奇且便利模式,對既有的計程車和出租車業構成重大威脅。
美國媒體報導,儘管專辦計程車貸款的米達來恩財務金融公司對其近期收益報表樂觀,也強調傳統計程車業仍有不可取代的優勢。不過,根據Crain’s New York Business深入研究後發現,米達來恩財務金融公司的報告具有一定程度誤導性,實際上,計程車收入只占該公司不到百分之二十收入利潤。
紐約計程車管理協會更進一步指出,紐約黃包車去年每日載客量,較二○一三年下滑了百分之五。
另在Uber崛起後,傳統計程車執照價值自二○一二年以來,已經縮水數十萬美元。而Uber目前身價,粗估已超過四百億美元。統計數據指出,扣除小黃和小綠計程車,Uber載客一天平均超過十萬趟。另據計程車管理協會數據顯示,小黃計程車一天載客平均為四十五萬二千趟,而小綠計程車則是五萬三千趟。
Uber迅速崛起,除了叫車方便快速,服務也不錯,車子定位一目了然呈現在使用者手機視窗中。更有不少人認為,Uber不會對乘客種族,或甚至對住在布魯克林區或皇后區居民有所歧視。另外Uber採取第三方計價方式,少去傳統計程車可能出現的亂開價現象,又頂著「共享經濟」概念,確實來勢洶洶,嚴重威脅傳統業者。
Uber化浪潮 已經來襲
隨Uber成長為全世界最具價值的初創企業之一,其野心看起來也是永無止境的。
但是在所有Uber能改變世界的方式之中,影響最深遠的卻可能近在咫尺:你的辦公室。Uber,以及更廣義來說,它所代表的由應用軟件驅動的勞動力市場,處於一個工作上的,及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巨變的核心。你也許沒有在近期內成為Uber司機的想法,但是你所選擇的職業可能很快就會被Uber化。
就像Uber對出租車行業的影響一樣,新興科技擁有這樣一個潛能,它可以把大量的傳統工作分割成互相獨立的任務,並在需要時將之分配出去;相應的報酬將由供需關係動態決定,而且每一位工作者的表現將被不斷地追蹤、評估,並不時受到嚴厲的顧客滿意度監督,科技界中很多人將它們視作一種新型的初創公司,他們的首要使命是高效地分配人以及他們的財,而非信息。
Uber化好處 生活彈性
從日常瑣事如買雜貨和洗衣服,到更高端的產品如法律服務甚至醫藥行業,許多不同行業的公司都在模仿Uber的商業模式。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阿倫.桑達拉拉吉說:「我的確認為我們正在定義一種新型工作方式,它既非全職工作也不算是個體」。他對按需經濟的興起展開研究,並對這種工作方式的前景比較樂觀。
Uber化有它的好處:技術會讓我們的工作生活更有彈性,讓我們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一個或多個工作,而不是根據工作來安排自己的時間。即便現在就業已經在重新增長,美國人的工資卻停滯不前,所以按需的經濟模式也許能提供全新收入來源。
但是這種工作方式的崛起可能會讓收入更不可預測,也可能會讓長期僱用更沒有保障。且它也許讓人們忘記建立一個畢生的事業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很多這類初創公司都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這是一個技術界的新趨勢,尤其考慮到現在我們都在擔心機器人會搶走我們的工作。
按需工作的支持者們指出,很多在過去十年間崛起的科技巨頭在沒有雇用很多人的情況下,創造了數十億的利潤;例如,Facebook為十億以上用戶提供服務,但僅雇用幾千名技術水平很高的員工。
Uber怎麼念?
Uber要念「烏—ber」,不是「you—ber」喔。這個字源自德語,意思是「超越」。Uber公司取名的用意,是希望提供乘客超越傳統計程車的搭車體驗。
Uber小檔案
成立 ╱2009年
創辦人 ╱卡蘭尼克
(Travis Kalanick)、
坎普
(Garrett Camp)
上線營運 ╱2010年
服務國家 ╱54國
服務城市 ╱200多個
市值 ╱約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2600億元)
圖/人間福報編輯部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