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民眾聞輻射色變,但輻射應用在醫療技術上愈來愈普遍,不同型式的X光設備推陳出新,多少劑量輻射才在安全範圍內,原能會去年底針對十一項設備,訂定醫療曝露品質的標準。
乳癌是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癌症,發生高峰約在四十五至六十九歲,據統計,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近兩千名婦女死於乳癌。國民健康署表示,台灣婦女近兩年內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比率約三成八。
原子能委員會民國九十七年開始,積極推動乳房X光攝影及電腦斷層掃描醫療曝露品保作業檢查,以確保放射治療病人所接受的輻射是「照得不偏不倚、不多不少」,一年超過三百八十五萬的人次。
為減低民眾對輻射曝露疑慮,原能會截至一○三年底已針對民眾經常使用的電腦斷層、乳房X光攝影儀等十一項設備,訂定醫療曝露品質保證標準,以確保受檢民眾可在合理的輻射劑量內,取得最佳X光影像,並提供醫師決定最佳診療效果,提升醫療品質。
原能會指出,去年開始也針對裝心臟支架的心血管、腸胃道及泌尿道等透視X光攝影檢查工作人員進行輻射安全教育,降低自身及病患輻射劑量。
民眾可在原能會網站http://www.aec.gov.tw/輻射安全/下載專區下載「醫療游離輻射劑量比較圖」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