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福建閩侯縣荊溪鎮關東村幾乎家家戶戶忙著拉線麵。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趁著冬日暖暖的陽光,福建閩侯縣荊溪鎮關東村幾乎家家戶戶忙著拉線麵。只要村民一生產出線麵,就有人等著搶購,銷路好得不得了。按照福州人的習俗,春節的年夜飯裡少不了線麵。線麵又稱「長壽麵」,新年吃長壽麵有「長命富貴」、「福長祿深」的吉祥寓意。
這個獨特的線麵始於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傳統手工製作時間長達九小時,必須經過和麵、揉條、鬆條、串麵、拉麵等七道工序。半公斤的麵粉可以做出細到直徑在零點六公分,長五到六公尺的線麵一千根左右,若將這些線麵連接起來,長度可達六公里。宋代名詩人黃庭堅在作品〈過土山寨詩〉寫道:「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說的就是線麵。
民間相傳玉母娘娘的女兒九天玄女,為了給母親賀壽,用自己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精製「細如絲,長如髮」的線麵,因此,線麵工人拜九天玄女為「切麵始祖」,供奉九天玄女神像,神像旁懸掛對聯,上聯「牽絲如縷」,下聯「金梭玉帛」,橫批是「巧奪天工」。
每年大年初一,福州人在出門拜年前都要吃一碗太平麵,這麵最大特色是用紅糟雞湯當湯底,麵中加兩個雞蛋,但只能吃掉其中一個,留一個,代表有吃有剩、大大吉利。吃完這一碗麵也代表未來一年都能平安順利。趁著冬日暖暖的陽光,福建閩侯縣荊溪鎮關東村幾乎家家戶戶忙著拉線麵。只要村民一生產出線麵,就有人等著搶購,銷路好得不得了。按照福州人的習俗,春節的年夜飯裡少不了線麵。線麵又稱「長壽麵」,新年吃長壽麵有「長命富貴」、「福長祿深」的吉祥寓意。
這個獨特的線麵始於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傳統手工製作時間長達九小時,必須經過和麵、揉條、鬆條、串麵、拉麵等七道工序。半公斤的麵粉可以做出細到直徑在零點六公分,長五到六公尺的線麵一千根左右,若將這些線麵連接起來,長度可達六公里。宋代名詩人黃庭堅在作品〈過土山寨詩〉寫道:「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說的就是線麵。
民間相傳玉母娘娘的女兒九天玄女,為了給母親賀壽,用自己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精製「細如絲,長如髮」的線麵,因此,線麵工人拜九天玄女為「切麵始祖」,供奉九天玄女神像,神像旁懸掛對聯,上聯「牽絲如縷」,下聯「金梭玉帛」,橫批是「巧奪天工」。
每年大年初一,福州人在出門拜年前都要吃一碗太平麵,這麵最大特色是用紅糟雞湯當湯底,麵中加兩個雞蛋,但只能吃掉其中一個,留一個,代表有吃有剩、大大吉利。吃完這一碗麵也代表未來一年都能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