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彰化報導】彰化縣彰德國中師長將課本化成故事,讓一群對書本沒興趣的學生從擁「報」幸福開始,天天晨讀《人間福報》,進而期待每個月的「雲水書車」到校,愛上閱讀。
校長吳麗月一百年到彰德國中任職時,在辦公室待不住,每天常追著學生跑,只因學生習慣用粗獷字眼與同儕嬉笑打鬧,還常自我調侃,要師長別白費心力要求他們讀書,令吳麗月傷神,但她堅持延續九十八年起學校推動的閱讀計畫,讓學生培養閱讀習慣。
為讓這群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找回「自信」,除了午休與下課,都能聽見校內播放各種中外文小品,吳月麗更嘗試播放《心經》等,希望能夠慢慢打動學生的心,讓他們習慣聽、看、讀、寫,並從中學習品德。
為讓學生願意碰書,學校從晨讀十分鐘做起,帶領學生讀《人間福報》,並透過家庭聯絡簿寫下每天讀報心得、剪報找出名言佳句等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
師長也認真思考能吸引學生的事物,以激起學習欲望,發掘長才,於是將閱讀計畫結合各科領域。例如數學科教師將學校到平溪祈福的活動融入課程,從故事引導學生計算里程、方位、坐標;國文課就帶學生寫下祈福文;藝文領域就尋找學生喜愛的音樂家、藝術家等傳記、生命歷程等故事。
吳麗月分享,自從一○二年申請「雲水書車」到校後,在校園吹起一陣旋風,學生開始期待書車到來,因書車每回都會更換書籍,更重要的是,有學生曾說:「只有書車到校這時間,全班才能一起在花園閱讀。」
「學生的氣質開始不同,學校的氣氛也愈來愈好。」吳麗月感動地說,學生現在會互相提醒口說好話,還會主動到校長室翻報紙,關心時事,有很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