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故鄉味 陝西年菜粉蒸碗子 屈穎 |2015.02.15 語音朗讀 18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屈穎 簡化版粉蒸素排 圖/屈穎 擺入蒸籠 圖/屈穎 炸地瓜 圖/屈穎 擺好 文與圖/屈穎 隨先生來台灣已快六年了,我愛著這個島嶼的人和食物。春節將至,思鄉之情總會變得濃烈。這是離鄉的人才有的體會,是一種被時間和距離拉長的特殊情感。先生總會想盡辦法,尋找我記憶中的味道,撫慰我的舌尖,填補我的那分思念。 我的故鄉在中國西安,地處關中平原,至今仍保留著傳統家庭觀念,家家的女主人,一定有幾道拿手的待客菜。台北迎來了十二月初八,想起故鄉的童謠:「今兒七明兒八,吃了臘八過年呀!」在故鄉,過年是女性大顯身手的好時機。記憶中,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母親和奶奶從早到晚忙著蒸饃、蒸包子、蒸碗子…… 「蒸碗子」是陝西菜中的大菜,是一個統稱,把預先處理好的食材,裝入碗中,以大火燜蒸,常見的菜色有:粉蒸肉、小酥肉、黃燜雞、四喜丸子等,口味多樣,有甜有鹹,有葷有素。從挑選食材到製作工序上都異常複雜,費事耗時,以前只有紅白喜事辦桌才能吃到。不過,我們家特別幸運,母親專門拜過師,每逢過年,總能吃到各色的「蒸碗子」。奶奶常年茹素,母親也會用豆腐和地瓜為原料,變化出一些難得一見的素食大菜,粉蒸素排、燴素丸子、甜飯,都是令我念念不忘的。 眾多菜色中,我偏愛「粉蒸碗子」。記得母親都是自己炒蒸粉,把糯米、大米、花椒、八角洗淨,瀝乾,在鍋中先用大火把水分炒乾,再轉小火,不斷翻炒至米粒鬆散金黃,盛出晾涼後,放在砧板上,用面棍來回幾次,把米粒壓成粗粒即可。 主料的部分,如果是豆腐或香菇,先劃刀再切塊,用炒鍋煎香,再用薑末、調味品上味,裹上蒸粉。在已備好的粗碗內側塗抹一層油,把備好的材料依序放入。一鍋同時可以蒸十幾二十碗各種口味的「碗子」,個把小時後,取出晾涼。 過年時,戶外的溫度都在零度以下,「碗子」只需包好,存放在沒有暖氣的地方就可以了。待家裡來了拜年的客人,拿出幾碗,與饃和包子一起蒸熱,反扣在盤子上,最後用綠色的香菜葉和兩片紅色的紅蘿蔔花加以點綴,再加上幾道涼菜和熱炒,一桌宴客的年菜就齊備了。 現在,便利的都市生活,讓一切都簡化了。不過,我還是去採購了蒸粉和素排骨酥,自己炸地瓜,裹粉,上蒸鍋,一道色香味具全的粉蒸素排終於上桌了。雖與母親的手藝相距甚遠,卻用一道菜拉近了與故鄉的距離。 前一篇文章 藍山炊煙 家族的年菜 下一篇文章 過年如何收納冰箱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7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8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青蔬好味】市場小確幸 海苔黃瓜大滿足【蔬活日常】植物之肉 毛豆【節氣養生】養藏溫補 桂花蜜小米糯藕【蔬食百味】番茄菇菇薑黃炊飯【賣菜郎說菜經】豌豆家族123【逸饗蔬食】麻辣鮮香 台版巴適小麵 作者其他文章眷戀食事 散發幸福的煲湯看一片藍天 漸凍人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