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美譯手打造兩廳院培育花園

郭士榛 |2015.01.19
3220觀看次
字級
二○一五年台灣國際藝術節,李惠美所製作的節目之一《迷幻戰境》。圖/兩廳院提供
李惠美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兩廳院多年來像個花店,採集世界各地的花朵,未來期許兩廳院能成為一個花園,培育出自己的花。」身為兩廳院園丁的李惠美,從兩廳院籌備階段起,服務至今二十七年,資歷完整,獲得信任,去年接掌兩廳院藝術總監,她期待兩廳院成為台灣表演藝術的培育花園。

大學主修外文,到美國學的是教育媒體,聽起來都和表演藝術沒關係。李惠美說,她學的科目凡能成為教育元素的都可以運用,和表演藝術接觸不是不可能,她笑說,萬萬沒想到。二十七年前她進兩廳院籌備處,翻譯開幕文宣及籌備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的相關資料,並協助合約製作,後來傳統戲曲沒有節目承辦人,她承接業務,開始在節目企畫歷練,至今執行及策畫的節目約四千場。

多問多學 如同海綿吸取

李惠美回憶往事,「當時的我什麼都不懂,只能多問、多學,如戲曲討教戲曲專家楊麗芳、古典與現代音樂作曲家陳樹熙、國家音樂廳特約調音師劉嘉哲、擅長東方與西方戲劇資深劇場工作者童乃嘉等。那時節目組可說臥虎藏龍。」李惠美像塊吸收力旺盛的海綿,不斷摸索、不停吸取,跟著兩廳院一起長大。

錯誤經歷 不斷磨練成長

「凡事雖不懂,經過一番磨練也能成長。」李惠美記得,首次承辦《秦香蓮》京劇演出,不知有二種版本,一般是陳世美派出殺手要殺秦香蓮母子,但殺手不忍下手,又難回報主子,結局只能刎頸自殺。那場戲排練經過編導修整,推出來的結局卻是殺手帶著秦香蓮去報官告陳世美。李惠美笑說,她當場氣傻眼,幸好那時觀眾不會抱怨,她也沒受處罰,卻學了教訓,日後再接傳統戲劇節目,定會問清楚有幾套版本。

李惠美謙稱年資雖久,不懂的事仍很多,談及兩廳院「行政法人化」後,她認為兩廳院有更大的運作彈性。李惠美說,每個主事者對經營館藏的理念都有所不同,兩廳院走來已二十七年,未來她希望兩廳院培養藝術家之外,更能開發觀眾市場,教育觀眾對美的欣賞能力。因而在接掌兩廳院藝術總監一職後,進行組織改造。

美學教室 親民且國際化

新設「活動組」主要業務在推廣表演藝術及社會藝術教育活動,李惠美表示,讓民眾擁有更多親近表演藝術及與藝術元素對話的機會,主要規畫方向有:與學校或教學團隊合作,建構深度對話的教育藝術平台。同時會設計有趣的議題,讓參與者透過劇場經驗「學習」,鼓勵參與者透過角色扮演直接參與演出,不是只做普通觀眾。

她指出,兩廳院過去的推廣平台多以媒體報章為主,在頻道上較少宣傳接觸,她將積極開發藝術頻道,暫命名為《NTCH togo》,帶領大眾更貼近表演藝術。

兩廳院已升格為國家文化藝術中心。李惠美表示,有競爭性的表演場館日益增多,一定要兢兢業業帶領大家往「國際化」及「全民共享」的既定方向努力,讓兩廳院成為最親民的美學教室,來培養、經營觀眾,打造藝文國度。

小檔案

李惠美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育工學碩士,拓展兩廳院的國際交流,除與國際知名表演中心、劇院或團體合作,製作跨國節目,如1996年《1949假如6是9》、2003年《雪結》、2006年《洛神賦》、《那一夜在台北》(德國法蘭克福劇院)、2012年《有機體》(法國卡菲舞團)、2013年《形式暫留》等,也與莫斯科契訶夫國際戲劇節、中國國家話劇院、日本加賀藝術祭建立交流平台,固定交換節目及藝術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