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置身迷宮 羅浮宮微整型

 |2015.01.19
80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建於一一九○年的法國羅浮宮,是世界上訪客最多的博物館,羅浮宮館長馬蒂尼茲正祕密計畫他的「小革命」,在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下方接待大廳,羅浮宮正進行為期兩年、總金額五千三百五十萬歐元(約台幣二十億四千四百萬元)的改造計畫。

羅浮宮每年有九百多萬訪客,大都是首次造訪的藝術新手。改造計畫以清楚的資訊協助這些訪客。

二十四歲土耳其人伊拉特說:「我們找不到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在羅浮宮就像置身『達文西密碼』。」二十七歲以色列人巴瑞爾在參觀行程中多次折返。他說:「無法加入影音導覽,我真的很失望,因為所有的說明都是法文。」十八歲時裝設計學生金伯莉.塞巴斯抱怨:「羅浮宮真的很大,很難找,若不是我們教授,我們會迷路。」

從二○一三年四月起擔任羅浮宮館長的馬蒂尼茲,這些抱怨他都聽見了,他打算改善接待大廳,那裡訪客大排長龍、雜亂等候,許多人在那裡迷了路。他還打算更換館內以法文說明該館藏的四萬個橫幅、牆上文字、標誌及符號。將以英文及西班牙文讓所有指標更清晰易懂,方便大多數訪客在偌大的博物館內找到廁所或看到蒙娜麗莎。也將羅浮宮三個入口擴大為五個,詢問處和售票窗口將以更合理的安排。

馬蒂尼茲說:「羅浮宮不是書本,而是可看可觸摸的東西。我們必須做一番改變,嘗試提高訪客對法國藝術的了解。」面對每年八十五萬名造訪羅浮宮的法國學生,打算把其中一部分導向一個有多項展覽的教育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