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廣才
千萬不要與壞人同黨,除非你也是壞人。否則,你一定會倒楣。發現誤上賊船時,要快快跳船,要不然你會被他們丟到海裡去餵魚。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萊因哈特(Ursula Reinhardt)在紐約將她的外公約翰.拉貝(John Rabe)的日記首度公開。這部「拉貝日記」,記敘一九三七年九月到一九三八年二月間,拉貝在南京親身的經歷,日記中記錄六百多個真實案例,是見證「南京大屠殺」最詳實、最重要的史料。
拉貝一九○八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他是西門子公司的商務代表。一次大戰爆發,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他被迫遣返德國。戰爭結束後第二年,他再度回到中國,這次他在中國不只是西門子公司駐中國的總經理,他還多了一個「納粹黨員」的身分。拉貝算納粹的元老黨員,他真的相信希特勒是好人、是救星。
一九三七年中日爆發大戰,日軍從上海登陸猛攻,直逼首都南京。拉貝為保全西門子公司財產回到南京,他發現到處是難民,而公司大樓因掛「納粹黨旗」沒有被戰火波及。於是他打開大門,讓難民進入,獲得保護。
拉貝和外國使館人員、傳教士、教授共同建立一個「南京安全區」,範圍有三點八八平方公里。進入這個區域的中國百姓,原則上不會受到日軍屠殺。這個安全區保護多達二十五萬的中國平民。光拉貝自己的家中,就收留了六百多個中國難民。
拉貝患有糖尿病,勞累加上胰島素不足,使他的病症每日發作。但他在心力交瘁的同時,每天仍帶著助理,冒著生命危險,跑遍南京街頭,用相機拍下日軍暴行的照片,且仔細記錄收留在他家那六百多人的案例。
然後,他把證據資料交給德國駐日本大使館的情報頭子佐爾格(Richard Sorge),堅持複製一份回報柏林。更絕的是,佐爾格也是「蘇聯的間諜」,所以拉貝的資料,後來在蘇聯的秘密檔案也找得到。
拉貝不斷寫信給希特勒,說明日軍的暴行。希特勒很煩,日本也很煩,於是在一九三八年二月把拉貝召回德國。他一回到德國,就被警告不要亂說話,但他仍在漢堡、慕尼黑、漢諾威發表演講,公開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證據,結果他被蓋世太保逮捕軟禁在家。
二戰結束後,因他是納粹黨員,又被盟軍關起來。幸好有中國政府擔保,他才獲釋。沒多久又被蘇聯抓去,南京人民為他發起了一次募捐,湊了幾千美金,才把他從監獄贖出來。
但拉貝因有「納粹」身分,無法找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幸有南京市政府按月接濟,並從瑞士訂「食物包裹」,幫助他全家人度過戰後艱困的日子。一九五○年一月五日,拉貝因中風病逝西柏林。
二○○九年德國把拉貝的故事拍成電影《拉貝日記》,得到德國電影的幾座大獎,在歐美、中國上映,票房也不錯。唯一不能上映的地方就是日本。而在片中扮演日本軍官的香川照之,還受到日本輿論批評。
面對壓力,香川照之說:「這個角色雖然招致很多人的批評,但我用生命去經歷了這件有意義的事。在日本,南京題材的電影不能上映,日本人也不會拍這樣的電影。但我希望這部電影能稍稍消除一點中國人的痛苦。這是日本人不能阻止的。」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本文摘自《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