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鼓勵閱讀 讚美閱讀

 |2015.01.19
2492觀看次
字級

日前有一位印度工程師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以「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為題的文章,描述他從德國法蘭克福機場飛往中國上海的途中,發現大部分的中國旅客都在玩手機或平板電腦,且都是在玩遊戲或看電影;相對於德國旅客大部分在閱讀書籍或處理工作上的文件,使這名工程師憂慮地說,一個國家如果國民不喜好閱讀,則這個國家沒有前景可言。他認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決定於該民族的閱讀水準。從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些什麼書,就可預測這個國家的未來。

這名工程師在飛機上所看到的風景,在台灣也可說「似曾相識」。在捷運車廂上,在高鐵車廂中,在飛機上的旅客,人手一機,即使情侶、夫妻也相對而坐,不出一語,形同陌路,全神貫注於手機遊戲中。要解答這個景象,印度工程師說得好:文化素質偏低,從小未培養閱讀習慣,以及「升學至上」的教育制度,把他們閱讀的興趣趕走了。

中華民族,不論台灣與大陸,何其相似。據統計,兩岸的華人平均每天閱讀時間不足十五分鐘,年人均閱讀零點七本書,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六十四本,匈牙利人均每年讀書五十一本,相差難以道里計。兩岸華人在知識追求的熱忱上,比不上歐、美、日本,且已落在韓國之後。以台灣而言,我們的教育制度一改再改,萬改不離其宗仍然升學第一。要升學就必須考試,既要過考試這一關,就必須孜孜於背誦之學與考古題的演習。中、小學最著力之處便是各科目考試的演習:不停的考試、不停的記誦考試的答案,不僅剝奪了學生閱讀的時間,也摧毀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一般中、小學不見有規模的圖書館,也少見有老師指導或要求學生每學期必須要閱讀幾本課外書,撰寫讀書心得。從小未養成閱讀的習慣,大學生或大學畢業後,更少有讀書的興趣。

一個低閱讀人口的國家,如一條乾毛巾,擰不出一滴水來,而毛巾裡的水,就是知識與品味。他們也許學到了職業上應有的技術,但卻缺少人文素養,更談不上藝術的品味。這樣的國民,一是對事物或理念偏執,因為他們不能將視野提升;台灣的政治對立,各趨極端,便是例證。他們看不到兩端之間還有極大的空間,還有極多的真理。其次是心胸褊狹,易生暴戾之氣,人與人之間常為小事爭執,難以說理,爭論不休,對「事未易察、理未易明」不能領會,民粹之風便由此而起。

若鼓勵國人閱讀,國家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應可承擔更大的責任,發揮其原本設立的功能;如為地方社區圖書館、文化活動場館、學校圖書館等,提供人員訓練,推廣、典藏及運作等方法的指導,以避免其成為蚊子館。其次要多從事動態的知識活動如舉辦讀書會、演講會、發表會、展示會等。如佛光山創辦的人間佛教讀書會、巡迴各地的雲水書車,都是很好的例子。鼓勵大眾來圖書館享受親切的服務,領略閱讀的樂趣,激起社會大眾的求知欲。逐漸使不愛喜好閱讀的民族成為手不釋卷愛閱讀的民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