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施寄青十三日晚間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壽六十八歲。多年來,施寄青和兩個兒子聚少離多,她認為「不一定要黏得很緊,適當的距離,親子的空間反而更大!」圖/資料照片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曾是台灣女權鬥士的婦運名人、作家施寄青十三日深夜心肌梗塞過世,享年六十八歲。施寄青曾任建中國文教師,並曾任台市晚晴婦女協會理事長、婦女新知基金會顧問、董事。被封為「離婚教主」,成立晚晴協會,致力推動離婚制度改革,鼓勵女性爭取自身權益。
施寄青突然離世,各界震驚,原本二月台北書展她將出席新作《當頭棒喝》座談會,留下遺憾。出版社透露將與家屬溝通後改為追思會。
與施寄青相識多年、共同推動民法親屬篇修法的立委尤美女昨聞訊哽咽無法言語。尤美女說:「我走上民法親屬篇修正這條路,讓民法修得更完整,都要歸功於她。」
大塊文化負責人郝明義表示,施寄青走了,我想用「實踐者」來總結。她在婚姻中受的打擊,從而幫助其他女人,支持「晚晴」,是實踐她所相信的事情。她覺得太多女人走不出失婚的陰影,擺脫不了依賴的習性,決定自己另有探索,也是實踐。她參與教育、政治議題總是直來直往,不同於一般名嘴,是她真心相信的事情,並在實踐。
生於一九四七年的施寄青,陝西省華縣人,三歲隨父母遷台。父後返大陸作戰,投奔中共當局。母迫於生計改嫁,施寄青與弟妹少時生活艱困,與妹妹曾在孤兒院生活一段時間。
暢談婦權 辛辣無禁忌
施寄青是政大中文系的高材生,英文造詣深厚,走的是文青路線,畢業後與外交官結婚,育有兩子段奕倫、段奕德,生活看似順遂,但因前夫外遇黯然結束婚姻,她的人生也開始起伏。
從婚變中蛻變的施寄青,一九八八年趁台灣社會解嚴、人民團體組織法修正時機,創辦晚晴協會,幫助遭逢婚變的婦女。她曾說過,如果沒有離婚,今日的施寄青應是平庸主婦。四十多歲婚變後,她的成長之路從此不曾消停。
施寄青早期的著作和譯著,以女權運動與性別教育為主。精通英文的她,曾譯有《印度之旅》、《南與北》、《李.艾科卡反敗為勝》、《紫色姐妹花》等。
婚變後的施寄青有感婚姻失敗帶給婦女的壓力,寫出第一本著作《走過婚姻》,把夫妻的冷戰、熱戰、捉雙等過程,全寫在《走過婚姻》、《婚姻終結者》二書中,之後在《女人治國》、《跟我談性》等,暢談婦權,話題辛辣無禁忌。
麻辣教師 溫柔待學生
作家王文華是她的學生,二○○九年施寄青和二個兒子一起出書《我的老媽是名牌》,王文華曾寫推薦序。
王文華提到,「施老師把學生叫兒子,班上的同學都是她兒子。她在學校總是神采飛揚,從不露出半點悲傷。她在媒體上犀利,但對學生溫柔。我們有事,特別是感情的事,都會去問她。她有話直說,但不會把人逼到死角」,因此施寄青有「麻辣教師」封號。
2兒眼中 老媽是名牌
施寄青在外的形象是女權主義,但在兩個兒子眼中,「她是一個不穿名牌,本身就是閃閃發亮的名牌」。段奕倫、段奕德兩兄弟在美國完成學業回到台灣創業,成立班門公司。段奕倫當動畫導演,段奕德發揮美術長才,創作的影片《微笑的魚》曾在柏林影展獲得評審團大獎,他們背後的金主,正是母親施寄青。
一九九六年施寄青與吳月珍打算投入總統選戰,因連署人數不足作罷,從此轉為低調,到苗栗鄉間當起農婦,更投入通靈,為感情困惑的人指點迷津。
二○○四年施寄青變為「通靈人」,出版多部談神論鬼的著作,解開糾纏一生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