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人神道殊的戀情──洛神賦(上)
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一般人對三國時期的印象,大都聚集在赤壁之戰的英雄事蹟,以及三國之間爾虞我詐的征伐。其實,這也是文風鼎盛的一個時代,赫赫有名的「建安七子」,加上在浩瀚的中國文學史上,大概只有宋代蘇軾一家人可堪比擬的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共同構建了剛健清新的時代文風,後世稱之為「建安風骨」。唐李白〈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的「蓬萊文章建安骨」,指的就是這個時代的文學風格。
而其中最傑出的則非曹植莫屬。
南北朝時梁代著名文學理論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評他的詩為上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古今,卓爾不群。」
而他所留下八十多首的詩歌之中,最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則當首推〈洛神賦〉了!
根據曹植在洛神賦的序文中敘述,在黃初三年,曹植去京師朝拜天子,回程時經過洛水,想起洛水的的神靈宓妃的傳說,因此模仿起戰國時代宋玉寫的〈高唐賦〉而完成了〈洛神賦〉。
宋玉的〈高唐賦〉裡記載有一回楚襄王與宋玉君臣同遊雲夢之澤,眺望高唐(春秋時齊國地名),見其上有雲氣,變化不停,於是襄王問宋玉說:「這是什麼氣?」宋玉回答道:「是朝雲。」並為襄王說了一個故事,他說:
從前先王(即楚懷王)曾到高唐遊玩,因為疲倦而睡著了,睡夢中見一婦女對他說我是巫山神女,是高唐的客人,聽說您高唐遊玩,願薦枕蓆,懷王於是和她交好。
第二天神女離開時說「妾住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這原本是個人神相悅的故事,然而,後來「巫山雲雨」,卻成了男歡女愛的代名詞。
洛神賦中,曹植效法宋玉,以他華麗的詞藻,描述了他與洛川之神的奇遇,以及他對洛川之神的愛慕。
首先,曹植是這樣描述他與洛神的首次邂逅:「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大意是:在岩石之畔,看見一位美麗的女人,於是驚訝得趕緊拉住駕車的僕人問:「這是什麼人?怎麼如此艷麗?」
接著,她以一貫瑰麗的詞彙來描述洛神的美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簡直是鉅細靡遺道出了洛神的神韻、風度、儀態、樣貌,等等。並且具體生動的描繪了洛神的明眸、削肩、細腰、肌膚、朱唇、美頸,使得洛神的形象,從文字裡簡直是呼之欲出。
接著,曹植還進一步敘述了洛神舉手投足之美:「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轉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同時,曹植也不忘描述洛神的華麗服飾:「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洛川之神,經過如此生花妙筆,已然活生生的顯現在我們面前。
這樣的美女,如何能不令人神魂顛倒?因此,曹植進而描繪了自己對洛神的愛慕之情,並且苦於「無良媒以接歡」,遂「解玉佩以要之」,洛神於是受到感動,並且有了回應。
可是人與神畢竟不屬於同一個世界,這種愛慕當然無法有圓滿的結局。於是,到頭來也只能百般無奈的將這段感情,永遠埋在內心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