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鐵人」楊傳廣在美國舉行告別式,台東親友同時間舉行公祭,追思這位永遠的「鐵人」,不過場面過於冷清,親友感嘆社會對鐵人不重視,原住民立委林正二更指媒體對待鐵人「比不上藝人(許瑋倫)」,楊傳廣的得意門生林慶龍也感嘆「藝人贏過鐵人」。
楊傳廣是最早的「台灣之光」,不但為國家摘下奧運首面銀牌,並曾創下十項運動超越九千分大關的世界紀錄,被稱為「亞洲鐵人」,實至名歸,沒想到為國家在運動場上立下汗馬功勞,享譽國際的運動好手,身後的公祭不見政府高官弔唁,竟是這般冷清與寂寥,難怪原住民會發出不平之鳴,感嘆國家社會對鐵人重視程度,連藝人和角頭老大都不如,實在令人搖頭。
說政府官員冷淡無情,也許不盡吻合,但不見政府高官到場弔唁,卻是事實,過去別說稍有名望的地方士紳,就連黑社會的角頭老大往生,常見黨政要員不是親自到場弔唁,就是送輓聯、花籃,而「亞洲鐵人」楊傳廣在他們心中竟連角頭老大都不如,真是教人感嘆。
媒體的報導也明顯對藝人的關注,多過對鐵人的關心。上月二十八日,楊傳廣和許瑋倫同時過世,媒體鉅細靡遺地不斷報導許瑋倫的紀念音樂會,骨灰將安置在福田妙國,甚至連家人準備了酒釀湯圓和櫻桃等祭品,及那一位男明星有送花籃、那一位被拒絕參加;但對楊傳廣的報導,除了首日在第一疊的版面,其後就只在體育版。筆者以一位閱聽人的立場平心而論,兩者實在不對稱,社會的價值分歧、媒體的採訪觀點、政府的冷淡無情,像是一盆冰水,澆在每一位觀眾身上,涼在每一位讀者心裡。
過去社會「笑貧不笑娼」,讓人感嘆社會價值混淆,如今「鐵人不如藝人」,同樣讓人感傷社會人情澆薄,社會給一位年輕藝人那麼多的關切,卻冷落了曾在國際運動舞台創造無法取代的成就、最早的「台灣之光」楊傳廣,我們是否失衡了?是否該調整?值得大家深思。
夫子(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