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昨天舉行記者會,物理治療師楊宛青會中指導林冠儀下肢的肌力訓練。圖/徐兆玄
【本報台北訊】林冠儀去年參加國際少年運動會奪得四面金牌與一面銀牌,這是台北市在這項城市級競賽中獲得的最佳成績,但榮耀的戰績背後除選手苦練外,暴露的卻是台灣培訓缺乏物理治療的窘境。
去年底在澳洲舉辦的國際少年運動會中,台北市十一面金牌創下歷年紀錄,其中林冠儀就獨占四面;這名年僅十四歲的體操明日之星,不僅奪下男子組團隊金牌,也在個人全能、跳馬及吊環脫穎而出,地板動作則以些微差距摘銀。
林冠儀創下佳績後國內媒體爭相報導,但卻少有人知道他去年出國比賽前四個月移訓上海時,在跳馬落地及吊環倒懸時,一度痛到無法繼續練習,被迫得用護腰支撐。林冠儀的母親一度認為孩子是腰椎受傷,遍尋中醫治療兩個月未果,最後轉往台大醫院物理治療,才順利參加國際少年運動會。
林冠儀在台大醫院的物理治療師楊宛青說,林第一次來台大醫院時連蹲下都有問題,但骨科X光檢查及日常動作都很正常,代表林冠儀的腰痛其實是腰部柔軟度不足,核心肌群肌肉不夠所導致。林冠儀在台大醫院接受一個月物理治療後,隨即趕赴澳洲參賽,他形容「突然感覺沒有疼痛了。」
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國中九年級,體操伴隨林冠儀已九年光陰,月底他將參與台北市今年少年運動會選拔,林媽媽也期許能替國家栽培二○一八年亞運及二○二○年奧運選手。
林冠儀的經驗也突顯國內培訓選手物理治療不足的問題。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主任曹昭懿表示,物理治療師可以協助選手有效處理運動傷害,延長選手競賽生涯,除了防護員外,國手迫切需要隨隊物理治療師,才能延長選手的競賽生涯。
核心肌群訓練步驟
腹部肌群:
身體仰躺墊子上,雙腳彎、踩墊子且雙手扶腰,收小腹且肚臍用力貼緊墊子,停留五秒放鬆,做10次。
背部肌群:
身體趴在墊子上,腹部墊個枕頭,雙手放在額頭下,大腿伸直並用力往後抬高。
資料來源/物理治療師楊宛青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