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 擬全面禁用保麗龍杯

 |2015.01.04
239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灣每年使用二億個保麗龍杯,但回收率僅二成,保麗龍材質輕又易碎,也不易被環境分解,嚴重汙染環境與海洋,更會破壞景觀,環保署官員近期漏透,已訂定草案全面禁止飲料店業者使用保麗龍杯,新規定預計年底前上路;環保團體則建議,應連塑膠PP杯也禁用。

近年地球暖化加劇,每到夏天總是人手冰涼飲品,飲料店也愈開愈多,其中保麗龍材質飲料杯因保溫、保冰效果好,受到業者、顧客歡迎,但許多民眾飲料喝完就隨手丟,不僅汙染環境、海洋,也容易使鳥類及海洋生物誤食。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說,保麗龍的成分是苯乙烯聚合物,但因受限於製作技術,容易導致聚合不完全,保麗龍杯即便裝常溫飲料,也會釋出致癌性的苯乙烯單體、雙體及三體,若飲料溫度較高,毒物釋出的狀況就會更嚴重。

環保署官員坦言,已訂出「發泡塑膠類飲料杯管制措施」草案,擬禁止飲料店業者使用保麗龍杯,預計今年底前公告實施。新規定上路後恐衝擊全台約二千家飲料業者及近十家的保麗龍杯製造廠商,會規畫一段緩衝期;未來若有業者使用,將開罰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並要求限期改善,情結重大可勒令停業。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表示,一塊保麗龍需花上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分解,且保麗龍碎片如果漂流在河流、海洋中,會吸付有毒物質,若再被海洋魚、蝦等生物吃掉,恐透過食物鏈再次危害人體健康,支持環保署禁用,並建議未來連一般飲料店常用的PP杯也應禁用,也呼籲環保署應宣導減少免洗杯具使用、提高回收率。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則呼籲,能少用免洗杯具就少用,避免將致癌物吃下肚,民眾也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像香蕉、芭樂、蘋果等,可幫助腸胃更快將毒物代謝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